人體的營養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
⑴說出食物中所含有的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淀粉、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⑵學會用化學方法檢測蛋白質和維生素c。
⑶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舉例說出各種營養成分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2.能力:
⑴嘗試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實驗的方法檢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⑵加深對科學探究一般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和分析探究結果的能力。
⑶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信息、資源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分析、思考、表達的能力,突出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關注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認同人類的食物主要來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觀點。
⑵通過對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作用的學習,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生長與健康,養成科學飲食習慣,形成珍愛生命、愛護環境、關心他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引入】通過大屏幕展示一些食物的精美圖片。這些誘人的食物圖片激起了同學們對食物的強烈欲望。我不禁問道“同學們,你們喜歡吃哪些食物呢?”
學生爭先恐后地答道:香蕉、桃子、大蝦、雞大腿……大家七嘴八舌,氣氛熱烈。等大家安靜下來后,我說:“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第八章第一節“人類的食物”。你們知道人類的食物來自哪些生物嗎?”
“我們吃的蔬菜、水果、糧食都來自植物。”
“雞、鴨、魚、肉來自動物。”大家都點頭表示贊同。
“那么,我們為什么吃這些食物呢?”我說。
一名學生立即說道:“因為食物能為我們提供營養和能量。”
“食物能為我們提供哪些營養呢?”我繼續問道。
同學們爭著回答:“聽媽媽說,雞蛋中含有蛋白質,所以它很有營養。”
“肥肉中有大量的脂肪,會使人變胖的。”
“食物中還含有水分。”
“土豆、地瓜含淀粉多。”
“我認為蘋果、西瓜等水果中可能含有維生素。”
“牛奶中含鈣較多。”經過熱烈的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食物中含有蛋白質、脂肪、淀粉、水、無機鹽、維生素等六大營養成分。接著我又提出了新的問題:“我們用什么方法來檢測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營養成分,證明你們的想法呢?”
“做實驗!”
“怎樣做?大家討論一下。”
很多同學記起了上學期做過的“探究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實驗,認為可以用這個實驗的方法。
一名同學站起來說:“把芝麻(或花生米)放在白紙上用力擠壓,白紙上會出現油跡。用這種方法可以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又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可以用碘液來檢測淀粉的存在。把碘液滴在食物上,如果食物變藍,說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又一位同學說:“把食物放在火中燒,如果出現灰,那就說明有無機鹽存在。 ”
接著又有一位同學說:“將花生米放入干燥的試管中,加熱,如果試管中出現小水珠,就可以證明食物里含有水分。 ”
大家各抒己見,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致同意食物成分檢測可以使用這些方法。我露出了贊許的表情,學生們顯得很興奮。
我又提出了疑問:“如何檢測蛋白質和維生素c這兩種成分呢?”同學們眼里現出了疑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