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作用
課前已經(jīng)布置了學生采集實驗材料,可以自主選擇木本植物的枝條,此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收集的材料有楊、柳、榆、丁香、糖槭等常見的種類。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各組基本上有了一些設計思路。
最先要表達看法的是小組1:“將一株植物放在水中,一段時間后,剪斷莖的上部就有水分流出來,說明莖有運輸作用!”
我還沒來得及說話,一位學生立即反駁道:“這樣的方法并不能證明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在哪里?”
這時,同學們集思廣益,馬上想到使水溶液具有顏色,再觀察植物的變化。
組1同學接受了同學們的建議,完善了自己的設計方案。
小組2:“在實驗法中常用對照組使實驗更有說服力,于是我們參考了教材的做法,將木本植物的兩個枝條,一個完整,另一個剝掉樹皮作對照組,同時放入染色的水溶液中,一段時間后觀察橫、縱切面的變化。”
對于這種做法,同學們認為“簡便,易行,也具說服力!”
小組3急切地說:“我們和組2的實驗設置一樣,但選取對照組的方法恰好相反,我們想將樹皮留下,去掉中間部分。但是,因為剪斷的方法會傷到樹皮,于是我們小組研究用膠類的物質(zhì)粘住莖底部的中央部分,但還沒有最后確定用什么物質(zhì)!
“看看大家有沒有什么好的建議!”我啟發(fā)性地問。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說用萬能膠,還有的說用油漆,有些同學想到了不溶于水的油脂類,有的想到了凡士林油等等。我也參與了討論中,介紹了蠟封的方法,同時對學生的思維給予了鼓勵,也建議大家對其他物質(zhì)可以試一試,并及時地向?qū)W生滲透認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小組4:“我們組的想法是用一個木本植物的枝條,將底部縱向劈切一段,分別插入不同顏色的水溶液中,過一段時間后,觀察莖的上部橫、縱切面的顏色變化。不僅可以知道莖是否有運輸?shù)淖饔,還可以觀察莖有沒有橫向運輸!
同學們對組4的新奇想法給予了熱烈的掌聲,還有的同學說,可以給組4發(fā)“創(chuàng)意獎”了。我也對他們進行了鼓勵和贊賞。
此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設計中的實驗材料都是木本植物,于是提示說:“我們可不可以選擇草本植物來進行實驗呢?”
小組5立即表示有相同的想法:“我們想就地取材,選取天竺葵的帶葉枝條(因光合作用實驗需要,實驗室中有很多的天竺葵)放入染色的水溶液中,觀察葉的顏色變化。不知道是否可以!”
其他組同學都表示可以試一試。
有同學向組5提出了更好的建議,“可以將兩株草本植物在不同時間放入染色的水溶液中,然后觀察液體在莖內(nèi)的上升情況,這樣是不是使本實驗更具說服力呢?”
另一位同學質(zhì)疑:“怎樣能觀察到液體在莖內(nèi)的運輸位置呢?”
我根據(jù)學生們的交流結(jié)果,為大家推薦了玻璃翠等莖透明度比較高的草本植物。
在生生、師生的共同交流中,各組完善了自己的設計方案,自主選擇材料并進行實驗操作。我強調(diào)了實驗應在溫暖且光照充足的地方進行,以及定量實驗的問題,因本實驗需要較長時間,在本節(jié)課觀察不到實驗結(jié)果,于是,我叮囑學生課后定期觀察并撰寫實驗報告。
這時由興趣小組將課前按照教材的做法準備好的已染紅的實物標本(楊樹莖的橫、縱切面,天竺葵)展示出來,使學生提前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分析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