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作用
創設探究的空間,放飛了學生的思維與想像。探究問題、策略、條件的開放,能夠開闊學生探究、設計的空間。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知識――植物蒸騰作用失水為情境提出問題,導入水分和無機鹽運輸問題的探究。問題提出后,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異常高漲,小組展開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在自我構建中,學生張開了思維與想像的翅膀,從不同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設計中有常規的思考,也有超常的想法,在放飛思維與想象中尋找創新。如組3設計的對照實驗,選擇兩個楊樹枝條,一個枝條底部木質部用膠類物質粘。ń處熞龑W生可以用蠟封的方法),另一個枝條作對照。組4設計的實驗方案,將枝條下端縱向切開一段,分別插入不同顏色的水溶液中,觀察莖的橫、縱切面上是什么顏色。教師對學生的新奇想法給予贊賞,在探究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環境。信息技術和生物學科的整合,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有利于知識的獲得和保持。在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探究學習提供了情境,并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進行探究、發現,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如“輸導作用”一課授課時間在冬季,北方冬季的氣溫很低,帶領學生到室外親自做枝瘤形成的實驗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師運用多媒體演示枝瘤形成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有機物運輸的相關知識,同時教師演示了生活中破壞樹木的現象,學生談出了自己的感悟,獲得了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