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附教學反思)
大家都知道,有關“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教材的資源非常少,我利用了這個契機,充分發揮學生去開發挖掘課程資源。從以下幾處做起:一是讓學生親自捕捉鼠婦,通過親身的體驗生活,去尋找課程資源。如學生是在花盆下、陰暗的墻角、磚頭下等地方捉到鼠婦。學生親身體驗到了鼠婦的生活環境:潮濕、陰暗、適宜的溫度。二是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尋找課程資源。如一個學生講述他收集鼠婦的經過,她說家住樓房,不便抓找鼠婦,這個學生動腦思考,怎樣才能在自己的家里培養出鼠婦來呢!他把拖布弄濕了,放在衛生間的一個角落里,4~5天之后,拖布下有了大量的鼠婦。三是收集和查閱資料,尋找課程資源。同學們把鼠婦抓回來了,新的問題又擺在同學們的面前,怎樣飼養鼠婦?同學之間互相咨詢查找資料,尋找課程資源。如一位學生查找資料,資料介紹鼠婦吃一些腐朽的物質(如腐朽的樹葉、草、樹根等),親自做實驗,驗證了這一點。四是學生獲得情感和價值觀的課程資源。在這節探究課中,同學們懂得了保護環境,愛護生物,珍愛生命的內涵。
〖教學設計〗
同學們通過收集、捕捉鼠婦的親身體驗和經歷,體驗到了在現實生活過程中認識生物和了解生物的過程,領略到生物的奧秘太多了。他們帶著極大的興趣,強烈的好奇心,探求知識的欲望進入課堂,我和同學們的探究學習開始了。
暢談感受,創設氛圍
“同學們,在收集和捕捉鼠婦的過程中,大家一直是興致未盡,請同學們談一談,為什么有如此濃厚的興趣呢?”教室內頓時活躍起來,教師短短一句話的點撥,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同學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楊璐同學搶著說:“收集鼠婦太有意思了,我在收集鼠婦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經常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如石塊的下面、花盆的底部,了解了它們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為以后的探究學習打下基礎。”韓影同學說:“我們在收集鼠婦的過程中,了解鼠婦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生活,為了不讓收集的鼠婦餓死,我們查閱和收集了大量的資料,鼠婦吃什么呢?經查尋,我們知道了鼠婦吃腐朽的物質,如葉片、菜葉、樹根等等,為此我們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張平接著說:“我在收集鼠婦時,第二天起床看見鼠婦不愛活動,我立即換一個不見光的大容器,內裝有潮濕土壤,放一些菜葉,中午時我再去觀察,鼠婦非常活潑,這說明它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中……”
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集思廣益,深入探究
同學們在“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生活的環境因素”時,集思廣益,動腦思考,提出很多的環境因素,如溫度、土質、顏色、氣味等等。那么,同學們都選擇哪些因素去探究,又是怎樣制定實驗方案的呢?請聽同學們的匯報吧!
第一小組組長薛丹自報家門:“我們小組探究的題目是:溫度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我們作出的假設是:鼠婦生活在適宜的溫度中,我們的實驗是這樣進行的,首先,分析鼠婦生活在適宜的溫度中(20℃~25℃),較高或較低的溫度都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因而與適宜溫度進行對照的條件是較高的溫度和較低的溫度,實驗變量是溫度。實驗裝置是這樣設計的:
(1) 適宜溫度與較低溫度進行對照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