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附教學反思)
陳洋洋匯報完畢后,李偉同學立即起來,質疑陳洋洋:“你怎么知道土壤有酸性土和堿性土呢?”王明旭眨眨大眼說:“我家住在市郊三合村,那里有鹽堿地,鹽堿地上連草都不長,我爸爸說,是因為那里的土壤含堿的成分多,不適于植物生長。”張亮又搶著說:“由于環境的污染,工廠的廢氣和物質燃燒的氣體排放到空氣中,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氣體過多,與雨水結合形成酸雨,酸雨流入土壤中,使土壤呈酸性,這也是形成酸性土的原因之一。”
我望著學生們勇于探究求索的小臉,他們在互動質疑,他們學會了傾聽、觀察和思考,也學會用探究的方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學們獲得了成功的體驗,自信心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更高了。
在這里,學生能夠體驗探究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本質,體會科學發現的興趣,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同時培養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和學習科學的深厚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表達交流、互動評價
實驗探究告一段落,我看到同學們朝陽般的笑臉上映照著探究學習成功的喜悅、智慧的光芒、新知的收獲……我請同學們就各組實驗的方法和態度作評價,第一小組的同學贊揚第二小組的同學們合作高效的學習方法,第二小組贊揚第一小組的同學們創新中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以及接受批評的高貴品格。我由衷地贊揚同學們:“我們有科學的意志品質、科學的方法,所以有成功的結果,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繼續發揚下去,形成、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緊接著我向同學們提出疑問:通過各組同學的展示和交流,我們共同分享了探究的成果,這節課的感悟是什么呢?同學們說:每種生物都有與自己相適應的生活環境,破壞了他們生存的環境,生物就不能生存。這啟示我們要愛護生物,保護環境,關愛生命……課堂上呈現的是一種民主、和諧、開放、合作的氣氛,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尊嚴,學生領悟方法,學會學習,體驗成功和快樂……
〖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設計并實施這節課,讓我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的魅力,我深感學生的潛能、創造力、想像力是一座等待我們去開發的寶藏,也深刻理解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進一步理解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組織者的理念。在本節教學中,讓學生嘗試體驗,進一步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多為學生提供探究的因素,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發展學生個性,讓學生體驗知識研究的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生命科學的感悟。
〖教學點評〗
從這個案例中我仿佛看到了 “在學生心靈深處無不存在著使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蘇霍姆林斯基)。本案例中,教者正是通過打破教材僅僅提供的“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的探究方法信息,激發學生提出對鼠婦生活感興趣的問題,如溫度、土壤性質、顏色、氣味、濕度等環境因素對鼠婦的生活是否有影響。利用學生捕捉鼠婦的體驗,從生活經驗出發,選擇冰塊、熱水飯盒、酸性土壤、堿性土壤等實驗材料,不斷碰撞出新觀點、新探究方法、新思維和新的價值觀等等課程資源,加強了實踐經驗與書本知識的聯系,變“書中學”為“做中學”,拓寬了通往生活的路徑,搭建了經驗共享的平臺,在步步探究中展現了獲得結論的過程。教者就是要創造這樣的一種智力和探究的環境,如創設探究溫度對鼠婦生活影響的情境,讓學生盡情聯想、廣泛互動質疑、歡暢討論、探索、表現、展示;選擇高低溫度實驗材料的研討,強烈地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并撞擊著他們的心靈,這就創設了“用教材教”實情實境,給學生帶來一種感同身受的驚喜,更平添了幾分樂趣,同時教者抓住轉瞬即逝的課程資源――幾只死亡的小鼠婦,把學生對鼠婦的情感體驗遷移到珍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持續發展上,以此提高孩子的處事價值觀。在教師相應的引領下,學生們經歷了發現與探究、批判與質疑、合作與交流、結論與提升的過程,因而他們始終都處在情感共鳴、意見交換、思想碰撞、經驗共享和創意萌生的狀態中,實現了學生是知識的構建者和“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在積極參與中獲得生動活潑的主動發展,真可謂化知識為智慧,變行為為素養,積文化為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