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附教學反思)
在木盒內一半放入潮濕土壤,壓實。另一半放入冰塊,在冰塊上再放入一薄層潮濕土壤,壓實。放入10只鼠婦,這樣就形成適宜溫度與低溫進行對比的環境條件,蓋上不透光的紙板,待觀察。在10分鐘內,每2分鐘記錄一次鼠婦的數目,測得最后一次實驗結果是:潮濕土中有7只鼠婦,冰塊土中凍死2只鼠婦,有1只麻木了。
(2) 適宜溫度與較高溫度的對照實驗:
我們作這個實驗時,對較高溫度的控制想了各種方法,如用電燙斗、熱水袋、電褥子等等,可是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都不能實施,怎么辦呢?這可難壞了同學們,大家個個緊鎖眉頭,面面相覷,突然董菁同學大喊一聲:“我有辦法了!”“在木盒內一半是潮濕土,另一半用小鋁飯盒內裝有熱水,上面再放上一薄層潮濕土,放入10只鼠婦,用小鋁飯盒內裝的熱水來控制較高的溫度,蓋上不透光的紙板。”同學們豁然開朗,同意董菁設計的實驗裝置,大家都滿意地笑了。在10分鐘內,每2分鐘記錄一次,測得最后一次結果是:潮濕土有7只,較高溫度有3只并且被燙死了,這個實驗驗證了我們的假設,根據這個實驗,我們小組認為鼠婦生活在適宜的溫度中,較高的溫度和較低的溫度都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聽完薛丹同學的匯報,我看到幾名學生帶著疑惑的目光舉起了手,便問:“對他們的探究有疑問嗎?”
趙政遵同學質疑:“你們的實驗非常好,說明了鼠婦生活在適宜的溫度,較高的溫度和較低的溫度都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可是你們在這個實驗中,應該給予鼠婦人文關懷,應該控制好溫度的變量,不應該讓鼠婦燙死或凍死。我們應該愛惜生命。”尖銳問題的質疑,把課堂的氣氛帶入高潮。頓時,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也被同學們深深地感染了,淚花濕潤了眼眶,這不就是最好的對學生進行感情價值觀的教育嗎?
薛丹同學立即站起來,接受趙政遵同學質疑,說:“趙政遵同學提出的問題非常好,我們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全體小組成員起立,為5只獻身科學探究的鼠婦默哀2秒鐘。”頓時全班又響起熱烈的掌聲。
我及時點拔,對趙政遵同學的質疑和批判精神給以表揚,對于他提出的問題,第一組的同學應怎樣更好地完善你們的實驗計劃呢?
高斯文說:“應該控制好溫度,在實驗中,不要出現生物的死亡現象。”
經過同學們的探究,他們的實驗設計更完善了。
上述教學片段的描述,突出了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發展探究技能、掌握探究方法,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和批判的科學精神以及關注生命的情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培養融為一體,真正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從而達到真正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目的。
第二小組組長陳洋洋介紹他們的組員后說:“我們小組探究的題目是:土壤因素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我們又設二個子課題,一是土壤的潮濕程度對鼠婦生活的影響;二是土壤的酸堿性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我們的假設是:鼠婦生活在潮濕(中性)的土壤,不易生活在干土、酸性土和堿性土中。我們的實驗是這樣進行的,找出與鼠婦生活在潮濕土(中性)進行對照的其他條件,即干土、堿性土、酸性土,實驗變量是土壤。實驗裝置是這樣設計的:分別將干土、酸性土、堿性土裝入三個木盒內的一端,三個木盒的另一端是潮濕(中性)土,形成對比的環境條件,各放入10只鼠婦,蓋上不透光的紙板,待觀察。10分鐘內每2分鐘記錄一次鼠婦的數目,測得最后一次結果是:潮濕土與干土進行對照的實驗中,潮濕土中有6只鼠婦,干土中有4只鼠婦;潮濕土(中性)與堿性土進行對照的實驗中,潮濕(中性)土有8只鼠婦,堿性土有2只鼠婦;潮濕土(中性)與酸性土進行對照的實驗中,潮濕土中有7只鼠婦,酸性土中有3只鼠婦。這個實驗證實了我們的假設,根據這個實驗,我們小組認為鼠婦適宜生活在潮濕的土壤中,不易生活在干土、堿性土、酸性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