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學設計
五、目標檢測
將綠色植物葉片放在暗處一晝夜,然后把此葉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經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汽處理葉片,成功地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淀粉。
1、在此實驗中,看到的現象是 ( )
a、葉片全變藍 b、遮光一半變藍
c、曝光一半變藍 d、葉片全不變藍
2、在此實驗中,將綠色植物葉片先放在暗處處理的目的是 ( )
a、將葉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葉片的呼吸強度 d、提高葉片對光的敏感度
3、此實驗的設計具有很強的邏輯上的嚴密性,具體體現在 ( )
a、沒有對照實驗 b、本實驗不需要設對照實驗
c、曝光處作為對照實驗 d、遮光處作為對照實驗
六、教后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從海爾蒙特的實驗入手,引導同學們對光照與植物生長的關注,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本節課能充分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學生閱讀課本有關知識,了解實驗的有關內容,自己動手實驗,注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等生物科學素養。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過程是微觀生命活動,內容抽象,只有通過外在實驗現象來推理內部活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能把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實驗設計,主動參與實驗的設計與操作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在鼓勵學生探究后,學生提出的問題面很廣,設計方案很多,看得出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但這樣的教學設計的難度比較大。我們一定要以新課標倡導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倡導探究教學”為指導思想,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放手地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并很好地組織了課堂教學。本節課能建立師生平等的交流,教師客觀的分析、巧妙的引導,給本節課增加了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