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1節食物鏈
學生總結食物鏈的特點:①食物鏈通常是由一種綠色植物開始的。
②位于食物鏈第二環節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動物。
③位于食物鏈其它環節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動物。
教師將完整食物鏈的特點展示在屏幕上:
生產者→消費者(植食性動物)→消費者(肉食性動物)→消費者(肉食性動物)……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的設置,使學生新舊知識貫通;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學生活動】:下面請各小組將p74農田中的生物制成卡片,并將卡片用針線將各條食物鏈串連起來,看哪一組的同學連的又快又準。最后各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將這些“鏈”小心地夾在筆記本里保存好,下節課還要用到。)(設計意圖:這個活動安排目的是對食物鏈知識的鞏固,其實是一個課堂練習。通過手工制作加深一次印象,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也為下一課的學習準備教學用具。)超鏈接到課件1:“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動畫,請一學生上黑板畫出一條符合詩意的食物鏈。(樹→蟬→螳螂→黃雀→人)師:可見人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員,人與動植物之間存在著食物聯系。那人類參不參與這種食物鏈關系呢?大家都知道,民以食為天,人的食物從哪里來呢?展示課件3:豐富多彩的食物(圖片)以及學生在食堂用膳的情景。【學生探究】:我請大家“吃”大餐師:請每一位同學為自己選一份午餐食譜,分析每種食物分別來自哪種動物或植物。對于動物,請接著寫出它們的食物,別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寫上,然后用箭頭把它們連接起來。你能發現些什么問題呢?你這頓午餐從哪幾條食物鏈中獲了物質和能量?寫出你午餐所涉及的食物鏈。請學生上臺通過實物投影,匯報展示。學生總結:我們發現自己處在食物鏈的最高位置。師:非常正確。人類是食物鏈中的最高階層,應當屬于消費者。討論:從食物鏈角度考慮,人會受到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影響嗎?展示課件3:生態農業圖人與動植物之間有著復雜的食物聯系。人的食物種類很多,因此與人有關系的食物鏈,實際上要比我們畫的復雜得多。通過大家所畫的食物鏈可以看出:人與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一環扣一環,相互依賴生存的,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生物受到影響,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我們人類自己。因此我們應該要對它們加以保護,其實也是為了我們人類自身更好的生存。(設計意圖:通過對課件1食物鏈的描述,認識到人也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員,也處在復雜的食物鏈中;通過“我請大家吃大餐”的活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2、天敵與農林害蟲展示課件4:(視頻)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啄木鳥;農田生態系統中的貓頭鷹;稻田里的青蛙;庭院里的貓的捕食行為。討論:(1)請找出畫面中的食物鏈并表示出來。 (2)你還知道哪些生物的天敵? 師:科學家從生物的食物鏈中得到啟發,想出了利用天敵對農林害蟲進行生物防治的方法。展示課件5:展示生物防治農林害蟲的成果:“森林醫生”啄木鳥;“農田衛士”貓頭鷹;松毛蟲、金龜子等害蟲的天敵灰喜鵲;防治棉蚜蟲的七星瓢蟲等等。想一想:用生物防治農林害蟲有什么意義?討論:小紅家菜園里的青菜上長了許多菜青蟲,小紅把家里的幾只老母雞放在田里去,用母雞來防治菜青蟲。你認為這樣的方案可行嗎?為什么?師:那么,在設計利用天敵防治害蟲的方案時,我們應注意哪些問題?(請學生查閱信息庫中“天敵的選擇”)★提示:設計利用天敵防治害蟲的方案,不僅要選擇有效天敵,還要充分考慮這些天敵的飼養,以及這些天敵放飛的時間和方法有的時候還要考慮怎樣回收天敵以便下次防治時再利用。師:根據天敵選擇的原則,請各小組選擇一種松毛蟲的天敵,并設計一個可行的方案來防治松毛蟲。學生分工合作,將課前搜集的資料和信息庫的資料進行整合,設計出松毛蟲的生物防治方案,并在全班進行交流。評選出最佳方案。(設計意圖:通過展示我國生物防治取得的成果,激發學生設計生物防治方法的熱情。設計一個生物防治的方案,這是對食物鏈知識的運用,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3、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讓學生暢所欲言,總結本節課的內容)4、課后拓展:課后點擊相關網站,(如:;;)查閱資料,搜集生物防治的各種方法,為當地農田主要害蟲(如:棉芽蟲、菜青蟲、稻飛虱等)設計一個可行性生物防治方案,造福于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