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與作用
1.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下列問題:
(1)貓為什么白天休息,晚上活動捕鼠?
(2)秋天,為什么“大雁要南飛”?
(3)夏天,人們為什么總是喜歡到大樹底下乘涼?
(4)山東煙臺蘋果全國有名,它能到南方栽種嗎?南方的香蕉能到北方栽種嗎?
2.討論思考:利用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作用的知識,談談人類將怎樣與生物和諧共存?
五、開拓創新:
1.思維發散:(1)結合本校環境條件,為學校綠化提幾條合理化建議;(2)走訪園林、公園工作人員,調查本地的主要綠化植物種類;(3)鯉魚只能在淡水中飼養而不能生活在海水中;(4)埋入地下的動、植物的遺體或遺物,過一段時間后,就“消失”了,是誰的作用;等等。
2.鼓勵學生自己設計練習,自己解決問題。
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充分展現自己,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整理如下:(1)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測定裸地、草地和樹林的空氣溫度和濕度,并通過比較,了解植物對氣溫和空氣濕度的影響。(2)熱帶雨林中的樹木為什么多為闊葉樹?(3)鯨的體形為什么像魚?(4)查閱資料,蚯蚓除了翻耕土壤外,還有什么作用?(5)空氣中的氧為什么不會減少? 等等。
一、 選擇題
1.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 )。a. 環境對生物的生存總是有利的 b. 環境對生物的生存總是不利的
c. 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 d. 生物與環境之間沒有關系
2. 各種動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對環境的適應,野鴨趾間有蹼是對( )生活的適應。
a. 沙漠 b. 水中 c. 陸地 d. 空中
3. 生物對每一種環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圍,下列各項中對溫度的耐受范圍最大的是( )。
a. 可生殖范圍 b. 可生存范圍 c. 可生長范圍 d. 一樣大
4. 地衣加速了巖石的風化,促進了地球土壤層的形成,為動植物在陸地上定居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這說明( )。a. 生物不能改變環境 b. 生物能改變環境
c. 生物與環境之間沒有關系 d. 生物能改變環境,而環境不影響生物
5. 貓頭鷹有利爪與( )生活相適用。
a. 飛行b. 草食性c. 肉食性d. 陸地
二、 非選擇題
6.生長在水中的睡蓮,其根和莖內部都有發達并相通的氣腔,是為了滿足______ 的需要,仙人掌的葉退化了,可以減少水分散失的______。
7. 不同生物具有______的適用能力。
8. 環境發生急劇變化時,如果生物沒有相應的______能力,就可能被______。
9. 生物滅絕是一種______現象。
10.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生物的______受到了極大的破壞,生物滅絕的速度也 大大______了。
11.生物對其生活環境都表現出一定的______,生物的適用方式體現在______、______、生理和行為等各個方面。
12.生物不僅能______一定的環境,而能______環境。
教學設計說明
一、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綠色草叢中蟈蟈的鳴叫,使學生感到一絲童趣,輕松學習;《屎殼郎出國記》科教片,讓學生感到生物世界的神奇。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很快從生物現象進入到生物知識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