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有理數的加法(一)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統計鴨子數量的增減”的實例,使學生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2)在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2.數學思考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得出有理數加法法則。3.解決問題能運用有理數加法法則解決實際問題。4.情感與態度認識到通過師生合作交流,學生主動參與小組討論與探索獲得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5.重點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會根據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6.難點有理數加法中異號兩數加法法則的運用。二.教材分析“有理數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有理數的第三節內容,本節內容安排四個課時,本課時是本節內容的第一課時,本課設計主要是通過“統計鴨子數量的增減”的實例來明確有理數加法的意義,引入有理數加法的法則,為今后學習“有理數的減法”做鋪墊。三.學校與學生情況分析海山三中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多數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學習方法不恰當。學生對新的課堂教學方法不是很適應;不過,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舊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已逐步淡化,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及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已逐步形成。現在,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究、積極回答問題的良好學風,學生間互相評價和師生互動的課堂氣氛也已逐步形成。 四、教學策略 1、新課標提出“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結合本節的特點,我采取了“互動—交流”的教學模式,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師生與教材互動”三個方面,實行小組學習模式:將全班同學分成14組,每組4人,遇到討論的問題組內先進行討論,再派代表回答。不受拘束地表達自己對問題的想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2、課前準備:教師將北國風光圖片、學校前面的養鴨池等作為素材并用于課件,方便新課的呈現。讓學生從視覺感官上進一步感受新知識,以加深印象。五、教學過程
問題與情景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課件顯示:1、我國北方漂亮的雪景(背景配音: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2、問題:象局預報:(1) 延安XX年2月3日6點氣溫為 ,當天最高氣溫比6點的氣溫高出 ,當天最高氣溫多少度?怎么計算?(2) 延安XX年2月6日2點氣溫為 ,當天最高氣溫比2點的氣溫高出 ,當天最高氣溫多少度?怎么計算?課件出示課題 教師:零下3攝氏度可記為 ,7攝氏度可記為 ,零下10攝氏度可記為 。-3、7、-10的絕對值分別是什么?它們的相反數又是多少呢?學生的回答:①:-3的相反數是3,7的相反數是-7,-10的相反數是10②:-3的絕對值是3,7的絕對值是7,-10的絕對值是10問題(1):學生回答:3+5=8當天最高氣溫是 問題(2)有學生能列出式子:(-6)+4,但不會計算。教師結合式子(-6)+4引出課題。類似的有理數的加法怎么計算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探討的問題——有理數的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