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1)
1.了解古代的科學成就。
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以蟲治蟲》所給予我們的“環保”等方面的啟示。
教學重點:
1.古代科學成就。
2.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
教學方法:
文言文十步探究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
我們已經享受了“想象藝術大師”沈復的《幼時記趣》,剛剛嘗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
我們剛叫了“三聲夸克”,揮手告別了當代物質結構的微觀世界,遠處我們又看到了那“千古不滅的科技巨星”沈括正在向我們招手……
當我們打開他那標志“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夢溪筆談》時,仿佛打開了巨大的百寶箱,里面裝滿了世上的珍寶,光輝奪目,粲然輝煌。其中有兩顆無比美麗的珍珠,燦爛地眨起眼睛。讓我們走進它的迷人世界——《夢溪筆談》二則之《以蟲治蟲》好嗎?(板書或投影)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和查閱資料情況
1.你讀了《以蟲治蟲》之后感受如何?隨意談談。
2.你查閱資料了嗎?你眼中的《夢溪筆談》和作者沈括如何?
3.你又識記了哪些字詞,請講給我們聽!
三、讀知課文,感悟課文
引導學生利用“十步探究學習法”讀知感悟課文。
(一)引導學生對照注釋,正確地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力求了解課文大意。
(二)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互相質疑問難,小組學習活動開始。
提示: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課文,熟悉它的大概意思,從中找出自己的不明之處,為活動提供討論依據。
(三)討論讀法。
如:“慶州界生子方蟲”的朗讀節奏應該是什么?為什么把這一句讀成這樣的節奏?等等。
提示:因為這是按意義劃分的節奏。
(四)把讀法確定后,教師用普通話正確地范讀課文。
提示: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感知課文大意。
(五)讀猜文意。
提示:同學們讀完之后靜想:這個短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句子明白了,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讓同學們勾畫出來,準備好討論突破。
學法提示:甲組向乙組質疑問難,乙組進行解答。如果解答不準確,就由他們猜,如果再猜不中,最后由老師予以糾正。
如“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
根據老師的提示同學們就可以把這句話弄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