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1)
教學步驟
一、印發三篇課文《懷疑與學問》《論求知》《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提出以下要求:
速讀《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和以上三篇課文,概括出每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懷疑與學問》主要是議論怎樣做學問。作者根據自己的治學經驗,提出并論證了這樣的觀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才能辨偽去妄,才能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本文議論的問題是關于發問的精神。《論求知》論述的范圍廣泛,文章談了知識的價值、實驗的重要、求知的目的、學習的態度、讀書的方法……《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不僅僅包含了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關于自然科學的認識,還包含了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反思,對我們現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也有積極的意義。《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主要是破除人們頭腦中固有的思維模式,作者邏加•費•因格是一位美國實業家,他針對許多人都局限于“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一觀念,提出了相反的觀點,這個觀點很具有啟發性。過去那種對待問題的單一的認識,已不適應我們這個多元化的世界,學會從不同角度看事物,學會接受對同一事物的不同見解和看法,努力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二、四篇課文對你學習、積累、運用、創新有什么啟示?(學生自由談)
三、泰戈爾說“世界上使社會變得偉大的人正是那些有勇氣在生活中嘗試和解決人生新問題的人”,說說你耳聞目睹的創新事跡。
參考事例:1.富有詩意的畫:“深山藏古寺”(既沒有畫古寺,也沒有畫塔頂,畫的是高山上云霧繚繞,山腳下一條清澈的溪流,溪流邊,一個老和尚在打水)。2.魯迅的小說善于創新,魯迅先生一生創作的小說不多,但是善于創新。他自己說:“依傍和模仿,決不能產生真藝術。”他的第一篇小說《懷舊》是用文言文寫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是用日記體寫的,而愛情人生小說《傷逝》是用心靈獨白式寫的,《祝福》則是用倒述的方法寫的……所以茅盾對他的評價是:一篇有一篇的樣式,決不雷同。3.《莊子》中的寓言:宋國一個家族能制造一種防治皮膚凍傷的藥,因此,這一族人世世代代都以在水中漂洗布絮為業。后來有一個十分精明的商人探聽到這一消息,出資百金,買下了他們的秘方。此人拿著這個“專利”來到南方吳國,他知道當時吳越兩國正在大動干戈,吳軍將士若使用了這種藥在水戰時便不會發生凍瘡,于是就將此秘方獻給吳王。吳王得到這種藥后,如獲至寶,在嚴寒的冬天向越軍發動進攻。越軍雖奮力抵抗,但因將士生了凍瘡,戰斗力銳減,終于潰不成軍。后來,吳王封給這個商人一大片土地,頓使一個小小的商販富敵王侯。然而,原來發明這一秘方的宋人家族卻依舊給人家洗布為生。4.《拐彎處的發現》有個年輕人乘火車去某地。火車行駛在一片荒無人煙的山野之中,人們一個個百無聊賴地望著窗外。前面有一個拐彎處,火車減速,一座簡陋的平房緩緩進入視野。這時幾乎所有的乘客都睜大眼睛“欣賞”起寂寞旅途中這道特別的風景。有的乘客開始竊竊議論起房子。年輕人的心為之一動。返回時,他中途下了車,不辭辛苦地找到了那座房子。主人告訴他,每天,火車都要從門前駛過,噪音實在使他受不了啦,很想以低價賣房屋,但很多年來一直沒有人問津。不久年輕人用3萬元買下了那座房子,他覺得這房子正好處在拐彎處,火車到這里都會減速,疲憊的旅客看到房子都會精神一振,用房子正面的墻做廣告再好不過了。他開始和一些大公司聯系,后來可口可樂公司看中了,在三年租期內,付給年輕人18萬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