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
成長:一廂情愿的努力追求有人評價這群世紀末的中學生沒有責任感和道德觀,追求享受,是“垮掉的一代”。看看問卷。你認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答“事業”的占66%,答“金錢”的僅有7%。你認為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答“道德品質”的占50%,“知識水平”的占27%,“外表風度”只占7%。你認為最值得高興的事情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55%)。你認為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是:“自己的努力”(54%)。如果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你會主動道歉(50%)。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一事無成(59%)。也許事例比數據更能說明問題。北京二中的女生宋彥麗,聽到自己被保送上大學的消息后,瞞著家里人懷揣十幾塊錢跑到農村游歷。餓了幫人家割麥子換饅頭吃,困了睡在墳地里,摔傷了就嚼點草藥糊在傷口上,最后身無分文蹭車回到了家:“這才知道中國什么樣。”北京日壇中學的高二學生閻靜曾在班里苦心經營一份墻報和一份油印文學小冊子,他們自己寫稿、刻版、印刷。他們班還有攝影協會、文學社。他們說這是因為他們“喜歡”。這樣的故事在我們收到的中學生來稿里俯拾即是。當然,學生們的追求也會顯出純真幼稚。問卷上問到將來的職業選擇時,21%的人填了藝術或體育,20%的人填了“自由職業”,49%的人希望將來成為“與眾不同的人”。一位中學生說:“我們缺乏的是碰壁,是磨煉,這使我們的想法多少有些不切實際,但我們會不懈地去做的。”思考:走向成熟的社會環境怎樣讓我們的中學生走向成熟?有11%的學生認為決定人命運的是社會環境。25%的人愛看電影電視報刊、15%的人愛看科技讀物、16%的人愛看體育書籍,愛看法制文學、武俠、言情的占37%。這需要我們引導── 一位家長打掃衛生時從孩子床單下翻出一本有粗俗封面的低級刊物,不知孩子是什么時候買的。當然,這更需要生存環境的創造者們自重。學生們更需要尊重和信任──亞運會上,中國中學生的責任心和創造力是多么可敬:亞運村的飲食、服務;開幕式上的鮮花隊、太平鼓與團體操背景臺;比賽場館中的禮儀小姐、發獎小姐……在中學生們走向成熟的同時,也讓整個社會環境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