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主要知識點(新教材人教版)
嘩地一聲,亂了滿天黑點,綠全然又壓扁開來,清清楚楚看見了里邊的房舍,墻頭。[句解:擬聲詞“嘩”的運用從聽覺讓人感受到風的迅猛。這句通過寫樹林子的形態,側面寫出了風狂。]
段解:這段主要運用了比喻和一系列動詞,這一開頭大段的細致描寫,用了一長串的動詞,可以說寫的驚心動魄,直奔主題,仿佛直接把我們送到了一場疾風面前,一起天旋地轉。很有力,很有視覺感,沖擊感。
垂柳全亂了線條,當拋舉在空中的時候,卻出奇地顯出清楚,霎那間僵直了,隨即就撲撒下來,亂得像麻團一般。[句解:這句話寫柳條由亂到清楚再到亂,形象地表達了風強弱和風向的不定。]
楊葉千萬次地變著模樣:葉背翻過來,是一片灰白;又扭轉過來,綠深得黑清。[句解:這一句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在風力的作用下楊樹葉子的翻轉。]
那片蘆葦便全然倒伏了,一節斷莖斜插在泥里,響著破裂的顫聲。[句解:“一節斷莖斜插在泥里”是一種細致描寫,通過聽覺表現了冷風的急促。]
段解:化整為零,從描寫樹林全貌,落筆到具體的垂柳、楊葉、蘆葦,垂柳表形,楊葉著色,蘆葦摹聲,充分調動讀者的感覺去細細的體會風雨來襲的場面。
一頭斷了牽繩的羊從柵欄里跑出來,四蹄在撐著,忽地撞在一棵樹上,又直撐了四蹄滑行,末了還是跌倒在一個糞堆旁,失去了白的顏色。[題解:作者由植物寫到了動物,一只可憐的羊,先是“跑”,接著“撐”,“撞”,“跌”,直至“失去”了顏色。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風勢的迅猛驚嚇到了這只可憐的羊,強勁的風力讓羊無法正常行走。]
一個穿紅衫子的女孩沖出門去牽羊,又立即要返回,卻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轉,銳聲叫喚,離臺階只有兩步遠,長時間走不上去。[句解:這一句中“沖”出門尋羊的紅杉女孩,像是一個鮮活的驚嘆號突的“沖”到了讀者面前,比之前句“白的顏色”,沖擊力甚強。這句中“兩步遠”與“長時間”兩組詞匯的對比,也令人尋味,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翩翩。]
段解:作者由在風中無法自主的植物寫到了驚恐萬分的動物和寸步難行的人,更加突出了風勢的強大。
槐樹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腳,一下子像一條死蛇,嘩嘩啦啦脫落下來,軟成一堆。[句解:通過擬人和比喻,寫出了在風雨的沖擊下,牢牢扒在槐樹上的葡萄蔓松落的場景。]
無數的蒼蠅都集中在屋檐下的電線上了,一只挨著一只,再不飛動,也不嗡叫,黑乎乎的,電線愈來愈粗,下墜成彎彎的弧形。[句解:在風雨的打擊下,到處飛來飛去的蒼蠅都聚集在了電線上。“下墜成彎彎的弧形”暗示了蒼蠅聚集的越來越多。]
一個鳥巢從高高的樹端掉下來,在地上滾了幾滾,散了。幾只鳥尖叫著飛來要守住,卻飛不下來,向右一飄,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顫,羽毛翻成一團亂花,旋了一個轉兒,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間石子般掉在地上,連聲響兒也沒有。[句解:風力越來越大,“旋”“掉”形象寫出了一向自由翱翔在天空的鳥兒,也無法在這樣強勁的風中自控了。]
段解:作者用細膩的筆調和精準地語言,讓讀者如同親眼看到了這一幕,感受到風從自己的身上急速吹過。
窄窄的巷道里,一張廢紙,一會兒貼在東墻上,一會兒貼在西墻上,突然沖出墻頭,立即不見了。有一只精濕的貓拼命地跑來,一躍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驚了;幾片瓦落下來,像樹葉一樣斜著飄,卻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句解:有生命的貓和無生命的廢紙、瓦片,在如此強烈的風中都動了起來。“瓦片”像“樹葉”一樣飄了起來,夸張和比喻手法的運用生動地寫出了風力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