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主要知識點(新教材人教版)
答:通過三組對比,與北平相比——無風聲,與倫敦相比——無重霧,(響晴)寶地,與熱帶相比——無毒日(溫晴)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溫晴。以下濟南冬天的特有景色,都是在此基礎上的描繪,它奠定全文寫景的基礎。
濟南的地形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決定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作者是怎樣寫小山的?
答:“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寫出濟南“溫晴”的自然條件。“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
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1)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為什么說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答:這從側面寫出了濟南冬天的“溫晴”。)
濟南的小雪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描寫的?
濟南小雪的特征是———妙。本段圍繞“妙”字描繪了雪后的山景,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自上而下,依據空間順序進行細致的描寫,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作者筆下的“小山”如同“欲展嬌姿卻又含羞的少女般”,這樣嬌美的景色,作者“妙卻能言”,足見作者觀察景物的細致,語言功底的深厚,感情的投入。
作者又是怎樣具體來寫“小雪”的“妙”?
①用詞的準確生動、傳神具體。如“鑲、穿、露”,即形象地寫出了當時“小山”的狀態,又留給讀者豐富的想像的余地。
②形象的比喻、動情的擬人,似乎使人們看到了小山的“欲露又羞”的形態,達到“妙卻能言”的地步。再如“雪后矮松像日本的看護婦”,寫出小山下雪后矮松的柔美;“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全句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了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小山像穿著一件好看的花衣,給讀者以真實動人的生活感。“更美的山的肌膚”,可理解為“不久春天來臨后滿山的花草。“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真實地反映了大自然的美景,又寫出了“雪后小山的嬌氣”,為什么說“露出點粉色”?(陽光斜射雪面上的余輝。)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處?
討論并歸納: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智兒 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 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