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主要知識點(新教材人教版)
文章的結尾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由室外轉到室內,內外的場景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室外的一切在狂風驟雨中變得動蕩不安了,讀者的心隨著這風雨吹來吹去,給人一種很緊張的感受,在結尾處作者突然將場景轉到了室內,安詳的老人,歡樂的孩子,一副溫馨安逸的畫面,讓讀者緊張了很久的心,得到了緩和,常常舒了一口氣。同時,結尾的描寫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
《秋天》
一、 品秋
1、 詩人選取了哪些景物描寫秋天?
(提示:露珠、伐木聲、瓜果、冷霧……,這些景物都是秋天里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景物,這對我們的寫作也有很大的啟示: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事件表達文章主題。)
2、 給詩人描繪的三幅秋景圖分別起上名字。
(提示: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3、 誦讀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說明理由(好在什么地方?)抓住關鍵性字、詞。(如:滿、飄、飽食、棲息、游戲等等。)
四、繪秋
1、請同學根據自己對秋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用自己的方式描繪出心目中的“秋”(詩、文、畫都可以)
2、請同學展示自己心中的“秋”
五、賞秋、頌秋
小結: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要我們有顆熱愛大自然的心,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我們一定會有更多的詩情,寫出更好的詩篇。
備注:學生如將“品秋”中的第3步完成的很好,4、5就可刪除。
品秋探討質疑要點:
第一節:1、哪些詞寫出了豐收。
提示“飽食過稻香”“肥碩的瓜果”。
2、運用哪些修辭,有什么好處?
提示句(3)擬人寫出豐收的景象,句(5)擬人將其人格化,將虛無的秋天視象化,并寫出農家因秋收的豐碩而興奮的感情,創造出喜悅,松弛、閑靜的氛圍。
3、從哪些角度進行描寫豐碩的秋天。
提示:聽覺:伐木聲
嗅覺:稻香
視覺:肥碩的瓜果
第二節:1、哪些詞表現秋晨?
提示:冷霧,烏桕葉(落葉)白霜。
2、“霧”霜這些表現環境氛圍的詞傳達出怎樣的氣氛?(提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息。
3、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好在什么地方?
提示:用擬人手法把秋天人格化,秋晨漁船滿載而歸此時漁民的心情
歡欣,輕松而悠閑,用“游戲”寫出漁民此時的心情。
第三節:1、草野為什么在蟋蟀中更寥闊?
提示:秋季天高氣爽,田園收獲后顯得更加空曠,在入秋的蟋蟀叫聲
中,草野顯得更“寥闊”。
2、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是什么意思?
提示:那是牛郎在夏夜吹響笛聲,洋溢著芳香和熱情。
3、是誰在問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提示:是牧羊女,牧羊女在想念著放牛郎, 牛背上笛聲是否表達過,起過牧羊女的情懷?
4、秋天在“牧羊女”眼里是什么樣的?(提示“清純”明凈)
5、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一詞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