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主要知識點(新教材人教版)
“春風圖”從哪些方面寫出春風的特征?
答:(1)句從觸覺寫出春風的柔和;(2)句從嗅覺寫出春風的芳香;(3)(4)句從視覺、聽覺寫出春風的和悅。從觸覺、嗅覺、視覺、聽覺等方面,把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寫的有聲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圖”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描寫?答:(1)、“雨是最尋常的,„„三兩天”寫出春雨的經常;(2)、“像牛毛„„密密地斜織著”寫出春雨的細密;(3)、“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寫出春雨的輕盈;(4)、“樹葉兒„„逼你的眼”寫出春雨的潤物。
文章怎樣描寫“迎春圖”。答:由景及人,春到人歡,與開關呼應。
末尾三段運用什么修辭手法,起什么作用?答:運用比喻,贊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強調它的“新”、“美”、“力”。
《濟南的冬天》
作者: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
文章體裁:寫景散文
文章思想內容:文章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濟南的冬天氣候溫和、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知情。
文章結構:
全文共5段,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征:“溫情”色彩。
第二部分(2-5段):寫濟南的城、山、水,無不涂上“溫情”色彩。
第三部分(最后一句):小結,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文章線索: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情”的這一主線,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寫景(方法)藝術:
(1)緊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來寫,使全文基調一致,色彩和諧。
(2)景物的層次,安排得當,使眼前景物紛至沓來,而又井然有序。
(3)取景遠近大細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則尺幅百里,或則纖毫華觀。
寫作特色: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語言樸實,清新上口。
(3)布局謀篇,層次井然。
語言特點:語言樸實,清新上口。
作者寫濟南是個寶地,是陽光下曬著的小城,寫雪后的山,寫獨特的水,娓娓道來,不矯飾。
如:(1).寫第五段的“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儲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段話,把濟南冬天水溫適宜,綠萍、水藻之類的水生植物長勢良好的情況生動真切地描繪出來,語言是那么清新樸實,就好象拉家常似的,讀起來朗朗上口,絲毫沒有故作高深之態。
(2).作者在詞語的選用上非常講究,值得我們仔細品位。如.第3段描寫小雪后的山色,樹尖的“頂”,山尖的“鑲”山腰的“露”,都各得其所。
(3).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口語,如“準保暖和”“著落”“干 ”“藍汪汪”等之,都是家常用語,富有生活氣息。
解詞
設若———假若
水墨畫———中國畫中純用水墨的畫
貯蓄———存放、儲藏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響晴———(天空)晴朗無云
文章的最后一段說,“這就是冬天的濟南。”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然后說說文中的“這”指代哪些內容?
答:第一段寫濟南是個溫晴的寶地;第二段寫濟南周圍有小山環抱,因而是個暖和的理想境界;第三、四兩段寫濟南的小雪宜人;第五段寫濟南的暖水澄清,這些都是“這”所指代
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么?是怎樣得出這一特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