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3、案例:中學中80%的學生訴說身邊存在“校園搶劫、敲詐”現象,18%的學生訴說自己曾遭遇過,但真正告訴老師、家長,尋求保護的卻很少,因為怕遭到報復,所以決定“自認倒霉”。你認為應該怎么辦?
歸納:勇于斗爭,還要善于斗爭。
四情景:初中學生小婭被一個流里流氣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與她交朋友,后來又讓她資助點兒錢。周圍沒人,跑不掉,又敵不過他,怎么辦。
學生思考對策,要用機智擺脫。
結果:利用胡同轉悠,并最后把壞人帶來了派出所。
三、老師可以提供自我保護八要領,供學生參考。
四、設置場景:突發事件,請學生討論如何解決。
【教學中存在的疑問】
1、面對社會中有些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和現象,如何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實踐敢于斗爭。
2、人生ab劇的設計體現了懸疑性,也給教學過程一個不可預測的發展,如何應對教學中發生的意外結果,教師必須要做好應對準備。
“踐行道德 依法維權”的主題探究活動:
主題探究活動可以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調查、訪問、尋找資料,了解有關未成年人成長的環境,并使之結合在課堂教學中。
另外,還可以舉行以“做一個守法小公民”為主題班會活動和到學校附近法院旁聽一次庭審或觀看一部法制教育片。
附錄:
一、典型材料
論自由
究竟什么是自由呢?
自由是不是意味著有權為所欲為,甚至可以損害別人,比方說盜竊和殺人呢?
不:法律禁止這樣做。
是不是有權不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比方說可以任意不納稅?
不!法律命令你必須做這些事情!
是不是說自己有權在大熱天一絲不掛地走在街上呢?
不!風俗習慣不允許你這樣做!
是不是說自己有權對人忘恩負義呢?
不:社會輿論譴責這種行為。
是不是說自己有權隨意吃喝或者拒絕飲食而不致嚴重后果呢? ;
不!自然規律不允許你這樣做。
(摘自:《伊加利亞旅行記錄》
XX年的1至5月浙江交通事故奪走3025個生命
3025個生命——這是今年1至5月我省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血淋淋的交通事故不斷發生著,觸目驚心。但筆者6月1日隨省公安廳督查組到紹興、臺州等地檢查發現,我省道路超速超載現象依然嚴重。
1日下午2時30分許,交警在上三高速公路上虞段用6f雷達測速儀隨機檢測,超速車輛時有所見。操作儀器的丁建立介紹說,今年春節,他們曾測到過一輛時速高達210公里、“像在飛一樣”的寶馬車。因《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50%的可以并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現在特別嚴重的超速現象已少見,但超速車輛仍占車流量的30%以上。
下午3時,測速儀被移至上三高速公路新昌服務區進行隱蔽檢測,超速的警告聲更是頻頻響起。丁建立說,這段路屬于山區,路況復雜,被省里列為交通事故“黑點”,限速每小時60公里。檢測點前面就有一個坡度明顯的彎道,在這樣的路段行駛,車速過快極易發生側翻等事故。但筆者發現,很多過往車輛的駕駛員對此卻視而不見,僅5分鐘時間,就有24輛車嚴重超速,包括一些大客車。其中樂清至西安、溫州至青島的兩輛大客車時速竟均高達10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