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師大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案
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元素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四、
總結
(1分鐘)
2.組織集體交流
你們想一想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爸爸媽媽心里會感受到什么呢?
除了圖上出現的這些情況,你在生活中還做了哪些為家人分憂的事情呢?
3.聽了同學們這么說,讓我們都來反思一下自己以前在哪些事上做得不夠好呢,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會怎樣改進呢?
小結:多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多為家人著想,會讓我們的家庭中充滿幸福和快樂。
今天,我們一起做了次家人的“粉絲”,孩子們,我認為做家人的粉絲應該是最棒的“粉絲”,我們的家長才是最大的明星!讓我們回家以后繼續制作我們的明星檔案吧!
(2)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幅圖想一想、說一說。
[2分鐘]
同一幅圖2——3學生說做法,互相補充。[3分鐘]
3——5人說一說自己做的事情
[3分鐘]
自我反思1分鐘
集體交流[3分鐘]
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
在學生中呈現示例,同時在肯定中激勵繼續做下去的意愿
改進自己的行為
板書
設計 做家人的fans
了解
理解 家人
幫助
課后
小結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課題 我在家能做什么( 我是家里的 ) 課時 第一課時
教
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家庭責任感,愿意為家庭的和諧、歡樂做出自己的努力
知識與技能: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知道母親節和父親節的來歷。
過程與方法:能夠看課題提出是什么、怎么樣的問題;有幫助家人做簡單家務的意識;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學重點 如何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教學難點 當家庭出現矛盾的時候應該怎么做
教具學具準備 課本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反饋
(3分鐘)
二、 新課
(我是家里的——)
20-21分鐘
同學們,上節課上完以后,你們回家以后嘗試著做了些什么事呢?爸爸媽媽有什么反應呢?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請同學們看課題,我是家里的 。
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1.請同學們看書32—35頁,書中的小朋友都在家里充當了什么角色?做了哪些事情呢?
2.你在家里充當了什么角色?做了些什么呢?又是怎么做呢?
3.組織集體交流
(根據學生發言或者教師引導出父親節、母親節的來歷,追問出讓家人開心的小竅門有哪些?)
4、小結:聽了這幾個同學的匯報,你有什么感受呢?
老師也覺得大家真是有責任感的好孩子,能夠分擔家人的家務活。
反饋自己在家的活動(2分鐘)
(1分鐘)
(1)讀書,邊讀邊找問題的答案(4分鐘)
(2)按照第幾頁第幾幅圖上的小朋友是家里的什么,他為家人做了什么的方式說一說圖意。(3分鐘)
(1)想1——2分鐘
(2)用你自己喜歡的形式,說、表演、講故事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每組選一名同學進行集體匯報。(5分鐘)
3——5組不同形式的匯報
(5分鐘)
交流感受(2分鐘) 和上節課銜接,引導落實到行動中。
提問能力訓練
自學能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