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全冊教案2(人教版)
本次調查采取座談會、走訪、收集材料、間卷調查的方式,主要向市文化局、教育局、工商局、新聞出版局、中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部分中小學校,調查了解貫徹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情況。在市第二看守所,在了解因接觸、沉溺網絡而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情況,調查組還召開網吧業主等社會各界代表座談會,就如何規范網吧管理,防止網吧非法接納未成年人、超時經營和開展非法網絡游戲,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經過兩天的調查,發現目前我市未成年人在網吧上網的比例偏高,達到70%;年齡層次降低,小學三四年級的低年級學生上網人數正在增加;網吧環境差、管理不到位、業主違法經營;網吧經營人員法制意識差,而一些學校教育不到位。因此,社會各界人士提出,政府的管理力度應進一步加強,并加強各部門的協調配合能力,使全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系統化。
第四單元 交往藝術新思維
第七課 友好交往禮為先
一、課標透析[課標的具體要求]:
本課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與溝通”:“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二、單元內容介紹[課的內容結構]:
本課設計了兩框的內容:“禮貌顯魅力”、“禮儀展風采”。
第一框“禮貌顯魅力”的邏輯思路為:實際生活中一個使用禮貌與不禮貌的語言的事例
分析禮貌和不禮貌行為給交往對象帶來的心理感受以及給自己帶來的結果
提出“禮貌是尊重” 禮貌的魅力(從 語言、態度和舉止三方面來展示)
反思自己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
第二框“禮儀展風采” 的邏輯思路為:從具體事例引出什么是禮儀 通過親身體驗認識禮儀的重要性 了解基本的社交禮儀
探討中華民族傳統習俗中的禮儀問題 從民族大團結的角度提出民族交往中的禮儀習俗問題。
三、學情分析
1、針對青少年文明禮貌方面的欠缺。當代青少年文明禮貌方面的欠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形成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一方面,在社會變遷的進程中,傳統的東西正在逐步消失,其中包括傳統的交往禮儀;與此同時,現代的交往禮儀在一些青少年身上有沒有植根,青少年需要補文明禮貌這一課。另一方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少家長更多地關注孩子智力的、學業的發展,而忽視了禮貌、禮儀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禮貌,缺乏禮貌,甚至蠻橫無禮。
2、針對青少年社會化過程的特點。青少年社會化的過程也就是全面的學習過程,其中既需要系統的書本知識的學習,也需要學習如何做人,如何與人交往,禮貌、禮儀的學習就屬于后者。傳統上常常把后者視為“不學而能”的事,無需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事實證明,禮貌、禮儀也是一門學問,需要專門的指導。一個文明禮貌的人不是自然形成的,與他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對青少年進行文明禮貌方面的系統指導與訓練,對其文明禮貌素質的形成是大有益處的。
3、針對現代人的要求。講禮貌、重禮儀是現代人的一項標志,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無論是在家庭、在學校、在社會,一個人展示給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禮貌方面的素養。事實上,一個人是否講究文明禮貌,不只是個人的事,而直接影響周圍的人乃至社會風氣、民族尊嚴。因此,了解現代社會的交際方式,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展示自己的優雅禮儀,是融入現代社會做一個文明人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