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全冊教案(鄂教版)4
14.慶元旦,迎春節
學情分析
元旦、春節都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節日氛圍濃,慶祝節日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學生們從小就對這兩個節日有所了解,他們喜歡節日的歡樂氣氛。但學生對兩個節日的由來,節日的相關風俗、飲食文化不太了解。在親友間表達祝福的技巧和方法還有待提高。在節日中涉及到的文明用餐、待客做客等良好習慣還需要培養。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驗歡樂的節日氣氛,通過交流親友間祝福的方式和語言,感受其中蘊含著的親情和友情。從春節團圓中體驗親情的溫馨、團聚的可貴,感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熱烈向往。教學難點是:培養尊重長輩、文明用餐、禮貌待人、待客做客等良好習慣。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關注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成長,以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為教學基礎,將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主題活動作為教學載體,把情感的引導作為教學主線,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實踐和活動體驗來感悟生活,體驗情感,發展品德,真正做到在活動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在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激發主動學習。
設計思路
1.通過多媒體、網絡助學,激發主動學習。有意地讓學生自己去查找,學生會覺得很有意思,這樣也引起了學生對網絡的興趣,他們就會產生“想上網”的念頭,從而達到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目的。
2.多彩活動,體驗自我。借助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談一談,演一演,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開發創造潛能,提高道德辨析能力、道德宣傳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團結合作的能力以及道德行為實踐能力等等。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學會主動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向親朋好友表達祝福,發展人際交往、語言表達及創意設計的能力。培養尊重長輩、禮貌待人、文明進餐等良好習慣。
行為與習慣:喜愛并積極參加新年慶祝活動,體會節日的熱烈氣氛,感受親情的可貴和溫馨,保持快樂美好的心情。
知識與技能:學會安全使用剪刀等簡單工具,嘗試做簡易賀卡,并能初步關注春節期間的飲食衛生,交通安全等問題。了解全國各地人們迎接新年的不同方式和一些有關春節的風俗人情,培養學生發現新鮮事、探索新鮮事的意識和能力。
過程與方法:借助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談一談,演一演,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開發創造潛能,提高道德辨析能力、道德宣傳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團結合作的能力以及道德行為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歡樂的節日氣氛,通過交流親友間祝福的方式和語言,感受其中蘊含著的親情和友情。從春節團圓中體驗親情的溫馨、團聚的可貴,感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熱烈向往。
教學難點
培養尊重長輩、文明用餐、禮貌待人、待客做客等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以“元旦”“春節”為主題的學習網頁,設置在班級網站中,讓學生到班級網站中去學習,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網絡真正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