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全冊教案(粵教版)
生:完成了。
師:那么,我們就來看看活動結果吧,拿出活動題,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活動。
活動二:“怎樣買衣服”。
1.衣服質地的選擇:
2.分小組活動。
3.衣服的選擇:
(展示兩件不同的衣服)
師:比一比,你會選擇哪一個呢?能說說原因嗎?
指名回答。
師:在購買時,也應該根據家里經濟條件來定,先做合理的計劃再購買。
4.了解價格的變化
5.學生實踐。
師:我們既看了同學們的表演,又參加了討論和總結,肯定收獲不少。讓我們再次走到市場上去看一看――
展示課件(火爆的商場)。
師:這多的商品,同學們想進行一次模擬的買賣活動嗎?
生:想。
師:我宣布活動現在開始。
學生活動。
師:請說說你在剛才的活動中用了哪些買東西的學問?
指名回答。
活動三:活動小結。
13.家鄉的榕樹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種植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2.認識泥土,玩玩泥土,初步了解各有關特點,增強對生活中各種自然現象進行探究的興趣,并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探究方法。
3.在活動中進行合作、友愛、保持教室的整潔衛生等生活常規教育,養成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
4.知道春天是植樹綠化的大好時光,積極參與綠化環保活動。
5.了解植樹種花的一般過程,體驗勞動的快樂。
教材分析:
本課由觀察圖畫開始熟悉認知植樹的一般過程。組織學生玩泥土,通過動手體驗引導探究活動。讀讀詩園《小青蛙去種樹》,了解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提倡人人種花、植樹,指導為小樹、小花做成長記錄,和自己種的小樹或小花合影,促進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情景導入。
可帶領孩子們參觀校園,感受植物與校園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有條件的學校也可制作多媒體課件展示校園、公園、馬路等各種植物和我們生活密切關系的情景。
二、看圖明白種植基本步驟:
1.出示環保標語:植樹綠化,人人有責。學習它的含義。
2.結合課文插圖,觀察找出同學們在做什么。(挖坑、填土、抬水、澆水、扶苗3.把這些動作按種植過程按順序排列。(挖坑、扶苗、填土、抬水、澆水。)
4.說說植樹要準備些什么?(工具、樹苗。)種完后要注意什么?(愛護樹苗,及時施肥、澆水、除蟲,保證小樹順利長大。)
三、出示實物,激發興趣。
1.這是什么?讓學生觀察泥土,說說名稱、顏色、形狀、作用,激發研究興趣。
2.分組讓學生玩泥土。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玩,通過感性接觸認識泥土的特征。
四、交流感受,鞏固發現。
1.說說每人玩泥土的感受,鼓勵不同角度的發現。交流:泥土是黑黑的,(眼睛看顏色)泥土是軟軟的,(用手觸摸)泥土是香香的,(用鼻子聞)
2.小結:觀察要用眼睛看、鼻子聞、耳朵聽、小手摸,甚至可用嘴巴嘗,要用多種感官,從多種角度進行。
五、朗讀詩園,了解植樹節。
對植樹節的設立作簡單介紹,幫助兒童認識植樹綠化的重要性。教師可結合本班兒童的實際情況介紹植樹節的來歷和其他國家的植樹節,參見本單元附錄部分的內容。
六、了解本地的植樹綠化情況,鼓勵兒童參加種植活動。
建議教師在課前了解本地植樹綠化的情況,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兒童進行一次種樹或種花活動,還可指導兒童學習觀察和記錄的方法,為小樹、小花做成長記錄,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責任感和堅持性。
14.我讓花兒按時開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對資料的分析研究認識到大自然周圍環境和人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破壞大自然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培養兒童初步的生態意識和愛護家園的責任感,掌握一些保護生態環境和用自己行動美化環境的具體方法,激發兒童美化環境的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