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未來版)
能力 樂于分擔家務、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態度 尊重父母的勞動,理解父母的辛苦。
教學重點 尊重父母的勞動,理解父母的辛苦。
教學難點 學會關心家庭,增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感。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調查爸爸或媽媽工作的情況。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是爸爸媽媽給我們以生命,是他們無微不止地關心我們,哺育我們健康成長。隨著我們不斷長大,我們懂得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如今我們已經使三年級的學生,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應該變得懂事。
板書課題:我懂事了
提問:什么叫懂事?
二、小小交流會
1.探究活動:讓學生閱讀課本插圖。同桌互相來說說媽媽說了些什么孩子會說些什么?
2、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了解一下家長的工作,你們了解嗎?同學互相說一說。
3、討論交流 :哪些事情我們三年級學生已經可以自己做了,可以讓爸爸、媽媽下班回來后多休息一會兒,能讓他們感到高興。”舉例說一說自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3.老師調查同學們在家里做得不好的地方例如:撒嬌、任性、在學校不懂禮貌。欺負同學等等,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我們同學應該怎么做?
請一位同學寫一個準備在今后執行的小計劃,可以參考剛才大家討論過的,
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4. 教師要說明計劃的要求:
1)一定是自己力所能及的、經常需要做的日常生活家務勞動,而且要求一旦寫了,今后就要堅持下去,不能“三分鐘熱氣”。 直到現在為止,還是爸爸、媽媽在做的家務勞動。 內容不要過多,一兩項就可以了,最多不超過三項。
師:大家制定了計劃,就要按照計劃去做,而且實現不要告訴爸爸、媽媽,給他們一個驚喜。他們一旦發現,一定會非常高興,一定會夸獎說:“我們的孩子真的長大了!
3.教師總結。“爸爸、媽媽為了家庭的生活而操勞,工作很辛苦。我們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應該懂事了,要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做一個好孩子。”
4補充資料:“母親節的由來”,并介紹父親節。
三、布置作業
落實自己的計劃,并且了解家長的反應。
落實計劃幾天后,完成課本p13右上角“我的感受”。
學生活動
學生交流“母親節的來歷”。
板書設計
我懂事了
第二課:我的優點與不足
教學內容 我的優點和不足
教學目標 知識 1、知道人各有所長,懂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道理。
能力 觀察同學身上的閃光點,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
態度 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有意識地發揚優點和克服不足。
教學重點 敢于和同學交流彼此之間的優點與缺點。
教學難點 設計和書寫調查問卷,能正確評價和書寫。
1. 教學準備 請學生準備能代表或證明自己優點的物品,如證書、獎狀、照片等以備展示自己的優點時使用。
2. 為小小辯論會準備正方和反方兩個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