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活動拓展課外利用班會等時間,組織全班學生舉行一次以“告別煩惱”為主題的隊會。舉行一次以“告別煩惱”為主題的隊會。
板書設計笑對成長中的煩惱
課時備課
第3周第1課時
課題家有煩心事(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感受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家庭責任感。2.引導學生樹立民主意識,掌握與家人溝通的一些基本方法。
重點難點重點:感受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家庭責任感。難點:感受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教學方法觀察法、比較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評價
活動準備了解家庭中的煩心事了解家庭中的煩心事
活動過程
1.談話導人,理解題意 (1)同學們,幸福的家庭中除了溫馨,有時也會產生矛盾和煩惱。 (2)你們的家庭中有哪些令人煩惱的事? 學生交流。2.學文明理 (1)學習中國古代諺語(讀一讀、背一背)。 思考:這兩句諺語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2)學習短文《家庭和睦有益身心健康》。 學生齊讀短文。 說一說:家庭和睦對我們的成長有哪些好處?家庭不和睦對我們的成長有什么消極的影響? (3)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是家庭中的一個成員,都應該為家庭的和睦盡自己的一份力量。3.想和做 (1)想一想: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你是怎樣看待家庭矛盾的? (2)做一做:家人之間只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矛盾總是可以化解的。你是怎么做的? 學生討論發言。4.教師小結 希望同學們都能為家庭分憂,使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幸福、美滿。學生交流。讀一讀、背一背學生齊讀短文學生齊讀短文。導入學生興趣高
活動拓展讓學生每人寫一篇日記讓學生每人寫一篇日記
板書設計
家有煩心事
教學反思
課時備課
第3周第2課時
課題家有煩心事(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感受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家庭責任感。2.引導學生樹立民主意識,掌握與家人溝通的一些基本方法。
重點難點重點:感受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家庭責任感。難點:感受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教學方法觀察法、比較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評價
活動準備了解家庭中的煩心事了解家庭中的煩心事
活動過程
1,日記導人 (學生讀一則日記) (1)談一談:讀了這則日記,你有什么樣的想法? (2)他做得對嗎?為什么?(3)聯系實際:在家庭矛盾的調節中,你起到了什么作用?2.讀文明理 生齊讀短文。 思考:什么是家庭責任感? 評案例明理。 案例一:爸爸出差了,王明在家照顧生病的母親。 案例二:晚上,我把電視機的音量調小,不打擾爸爸的工作。 案例三:父母吵架時,小兵卻出門散心。以上同學的家庭責任感強不強?為什么這么說?如果你遇到這種事,你會怎么做? 3.想和做 (1)家人之間發生了矛盾應怎樣化解?你有這方面的經驗和體會嗎?同學之間交流。 (2)分小組創設情境演一演。(家人之間發生矛盾了,我該怎么辦) 4.教師小結 家庭責任感的形成,是從做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的。一個對家庭有責任感的人,長大后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負責的公民。 學生談今后的打算。談一談:讀了這則日記,你有什么樣的想法?思考:什么是家庭責任感?匯報讓學生從中體會無聲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