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你驕傲教學實錄
師:很好,這是他的看法。你們還有自己的看法么?
生:我認為“便條”應該放在第一位,“信封”放在第二位,“信箱”排在最后。
師:為什么?
生:因為要先寫便條,再把它裝在信封里,再把信封放到信箱里。
師:他們說的都不錯,把掌聲送給他們。
師:故事中的小男孩也寫了一張便條,在便條中把事情向老奶奶說清楚了,可不巧這張便條被弄濕了,只剩下這么幾個詞(多媒體出示缺字的便條),這三個詞會讀么?請一位小朋友讀一讀。
生:(讀詞)
師:第二個詞語有點難度,請你帶著大家讀一讀。
生:(齊讀詞語)
師:你瞧,便條上的內容不完整了,你能不能幫助他把便條上的內容補充完整啊?好,不著急,現在請小朋友們打開書,把故事內容再默讀一遍,邊讀邊想,想好了再說好么?
生:(默讀課文,師巡視)
師:好,跟你的小伙伴討論討論,看怎樣才能把這張便條上的內容說清楚。
生:(小聲討論)
師:怎么樣?請一位小朋友說一說。
生:我是這樣想的:“尊敬的老奶奶:您好!我是上次打破了你家玻璃的小男孩,我靠送報紙攢了七美元,拿這個錢給您修窗戶。——給您送報紙的小男孩3月21日”。
師:真不簡單,事情講得很清楚是不是?還有誰想講,沒發過言的把手舉高一點好么?
生:我是這樣想的:“尊敬的老奶奶:您好!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和小伙伴躲在您家的后院里把一塊塊小石頭扔到你家的房頂……”
師:對不起,打斷一下,想一想,我們生活中用的便條很短,不可能把這么多內容寫上,想一想,該怎么說?
生:“尊敬的老奶奶:您好!我上次打破了你家的玻璃,我靠送報紙攢了七美元,這七美元作為對您的賠償。——給您送報紙的小男孩3月21日”。
師:他們說得真好,我們把掌聲送給剛才的兩位同學吧!
【鮑老師將課文中的生詞進行了恰當的歸類:第一類為含有輕聲的詞語;第二類為三個有內在邏輯聯系的詞語,引導學生排列位置;第三類為概括事件的關鍵詞,藉此可以幫助學生完整復述便條的內容,即概括事件。這樣的詞串教學活動實現了多項教學目標:一是正確認讀了生字詞;二是憑借核心詞匯聯想事件過程,概述便條內容;三是在語境中運用詞語,內化了課文語言,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尤其是利用了文本的“留白”,以三個核心詞語作為想象便條內容,進而練習概述事件,體現了教者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當學生概述便條過于具體時的及時打斷,則體現出了教者的教學機智,正是及時的打斷、提示,才促進了學生概括能力的發展。】
師:小朋友,您們看,這就是事發當天的情形,要讀好這段話可不容易,趕緊在座位上練一練,放聲讀一讀。(多媒體出示課文片段)
生:(自由練讀)
師:會讀了,把手舉起來,請你讀一讀。
生:(讀書)
師:你們看,他讀得不多一個字不少一個字,還注意節奏,這就叫正確、流利。誰還想來挑戰?
生:(讀書)
師:你看到“石頭……”
生:“石頭像子彈一樣射出,又像流星一樣從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