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第四單元 磁鐵
3、學生實驗并做記錄。(相應的物體后面做好記錄)
4、匯報交流。
5、小結。
(1)、通過實驗,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師補充介紹并演示:磁鐵隔著鐵片吸鐵。(讓學生領悟到書中結語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總結延伸:
1、今天的課,對我們的知識增長有什么幫助?你有什么收獲?
2、老師的鑰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濕,怎樣才能把鑰匙成功撈上來呢?
注:教師在此課的教學中要清楚:磁鐵能吸引鐵,還能吸引鎳、鉆等金屬。學生如果知道磁鐵還能吸鎳、鉆等,教師要給予肯定。人民幣硬幣用的材料分別是:1元硬幣為鋼芯鍍鎳;xx年版5角硬幣是銅鋅合金,黃色帶紅;xx年版5角硬幣為鋼芯鍍黃銅,黃色;老版1角的是鋁幣,xx年后的1角硬幣為不銹鋼,色澤為鋼白色,與1元鋼幣顏色略有差別;分值硬幣都是鋁的。不銹鋼的組成成分都主要是鐵,但是磁鐵只能吸引一些種類的不銹鋼,有些種類的不銹鋼磁鐵是不吸引的。磁鐵能吸引錄音磁帶、錄像磁帶,因為在它們的膠帶中有鐵粉類物質。但是電腦用的磁盤,看起來與錄像帶很像,但不能被磁鐵所吸引。磁鐵吸引了看似銅的物體,其實那是在鐵物體的表面鍍的一層銅。
板書設計:
磁鐵能吸引 ?
教學后記:
3、磁鐵的兩極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
2、兩個磁極接近,有時相互排斥,有時相互吸引。磁極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過程與方法
1、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問題作出假設性解釋。
2、通過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認真實驗、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2、體驗重復實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學重點】鼓勵學生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研究磁性強弱的問題,從某方面對不同的實驗方法做出比較和評價,體會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指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要注意收集數據,利用數據驗證磁鐵的兩個磁極磁力最強。
【教學難點】通過活動,認識到磁極間有吸引和排斥兩種不同的作用:這種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鐵的兩個磁極不完全相同,磁極不同,作用不同。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小鋼珠、大條形磁鐵、回形針,沒有標識的磁鐵。
教師準備:蹄形、環形等不同形狀的磁鐵,若干紙條(在黑板上直觀記錄條形磁鐵相互作用的實驗現象時使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實物出示)看,這是什么?(小鋼珠和條形磁鐵)如果把小鋼珠放在條形磁鐵的中間,一松手,會出現什么現象?學生猜測。
2、我們來試試吧!教師演示(多做幾次)看到了什么?(小鋼珠在磁鐵上總向兩邊滾)
3、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學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釋。
二、磁鐵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同一塊磁鐵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樣強呢?那我們猜條形磁鐵哪些部位磁性最強?
2、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樣用科學的實驗數據或現象來證明我們的觀點呢?要比較磁鐵的各部分磁性誰更強,可以怎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