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及反思
口腔里的變化
牙齒、舌和唾液
切碎、研磨食物
齲病牙作業布置或設計
教后整體反思
一節科學課,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體現科學的本質,但是,這不僅僅是指教給學生一科學的方法或者是引導學生靠近科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科學是實證的,從某種意義上講,觀察和討論都是為觀點尋找證據。這節課,非常強調記錄的真實性,當學生提出已確定的標準去分類,這也是為了使學生的活動更理性。對于學生各種各樣的分類方法,我們是否應該進行優劣的評析,并引導學生選擇科學的方法。作為科學教師,我們必須十分清楚,哪種方法是屬于學生的經驗水平的,哪種方法是我們希望學生去接近的科學方法,但這只是“科學性”的一方面。我們還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基礎,一節課的時間無法承載太多的目標。作為食物單元的起始課,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完成所有的教學目標。通過這節課的,學生對食物的注意從無意意識到有意意識,從零亂的記錄到分類記錄匯報,學生還學到了一些簡單的記錄、統計方法。總之,學生獲得了應有的發展。單元(章)主題
我們的身體任課教師與班級
本課(節)課題相互協作的人體器官
第7課時 / 共7課時
教學目標(含重點、難點)及設置依據科學概念:1、人體的各個不同部分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過程與方法:1、能夠用畫圖的方法,直觀的表現人體各個器官之間的關系。2、能夠反復對自己的繪圖作出修改、完善,掌握畫圖的方法。3、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對探究自己的身體感興趣,感受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2、 能夠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愿意合作交流。3、 能夠正確對待觀察、研究中不完善的認識,善于在反復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二、教學重點人體的各個不同部分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三、教學難點能夠用畫圖的方法,直觀的表現人體各個器官之間的關系。教學準備人體模型
內容與環節預設
個人二度備課
(反思與糾正)(一)引入全面回顧前面學生所了解的人體的骨骼肌肉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的工作過程中,各系統內部不同器官相互之間的協作關系,同時還將進一步引導學生發現跨系統之間的協作關系,較全面的將人體的系統化結構呈現在學生面前。1、人體的各個感官怎樣協同工作(1)小組討論或集體研討“人體的各個器官怎樣協同工作”, 用圖、文呈現。(2)交流研討,共享彼此的認識(3)繪制表示簡單關系的畫圖。(4)交流研討,在簡單繪圖的基礎上尋找圖與圖之間的關系,并以此關系繪制新圖。(5)修改完善(循環反復)討論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每節課中呈現的系統內部的協同工作;二是(如卡通人物所說)聯系各個教學活動中涉及的人體活動,找出不同系統間的器官協同工作的情況。最后學生建議制作卡片進行拼擺,利于表達想法也利于他人理解。2、人體各器官之間的聯系學生將要全面的思考人體各個器官之間的聯系。需要通過討論來豐富自己的想法,以尋求找到更多更廣泛的聯系,擴充自己的認識。在畫圖的過程中,也需要學生對各種聯系反復思考,以尋找最適宜的表述方式。畫圖的指導在本課,學生用畫圖的形式來表現對本單元學習的理解。以前出現的多為較簡單,面對比較復雜的關系,畫圖的難度就比較大了,這時候需要教師的指導。3、健康生活通過討論,讓學生理解“健康生活就是我們在了解了自己身體的結構和相互作用的規律后,愛護它們,促進他們更協調的工作。”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