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及反思
呵護我們的身體
協同工作
互相聯系
作業布置或設計教后整體反思
對于人體消化器官的位置、作用以及消化過程的認識,學生無法在課堂上獲得直接體驗,必須通過間接的手段才能獲取,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單一的講授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但枯燥,也很難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運用信息技術,打破了這樣的“僵局”。
一、科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突破教學難點。
“我們人體有哪些消化器官?它們都有些什么作用?”這兩個問題,學生有一定的經驗,但大多是摸棱兩可的。學生對此作出猜測后,只能通過二手資料得以證實。現今查閱網絡資料是最為快捷方便的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滿足了自身需求。通過這次的查閱資料嘗試學生已經掌握了簡單查閱處理資料的方法,提高了查詢資料的能力,為將來自主的課后探究活動打下了基礎。
在學生獲得對消化器官比較清晰的認識之后,應用powerpoint軟件,學生可以點擊圖片拖動鼠標對各器官進行排列,再對照教師課件中的人體模型進行修正,這個活動讓學生對消化器官的認識更形象深刻,提高了學習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性。信息技術的運用與模型拼圖相比更為快捷方便。不僅減輕了教師課前準備工作量,而且也節約了一定的課堂教學時間。
人體的消化過程受時空的影響,讓學生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是本課的難點,課堂實驗難度較大。先讓學生猜測,再用flash動畫——“食物的旅行”,演示一塊小蛋糕在人體中的變化過程,直觀而又形象,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濃烈興趣。這是其他方式難以取代的。
二、科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體驗探究樂趣。
認識我們的消化器官,學生從嘗一塊小蛋糕猜測“我們人體有哪些消化器官?” “分別又有什么作用?”到集體交流產生質疑從而通過自己查閱需要的相關資料查證自己的猜測,認識了消化器官后在電腦上把它們連一連,自己身上找一找,說說小蛋糕消化的過程,觀看動畫《食物的旅行》。一路經歷了嘗、猜、查、做、說、看等體驗不斷刺激學生的感官,“玩中學”和“做中學”相結合,留給學生全身心的刺激,不斷挑起學生的儲存信息和現實的矛盾,體會到科學探究的真諦,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究的氛圍中。
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消化方面的病歷,再說說它們給我們的生活與學習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回憶這些不愉快甚至痛苦的經歷,加深對消化問題的感受,從而意識到保護消化器官的必要性,也使得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