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五單元教案
1、用尺、量筒、天平、溫度計、秒表等對物體進行測量,并作記錄。
2、認識到測量對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3、認識常見的測量工具及計量單位,學會使用方法。
4、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據。
德育目標:
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據。
教學重點:
1、認識到測量對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2、認識常見的測量工具及計量單位,學會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用尺、量筒、天平、溫度計、秒表等對物體進行測量,并作記錄。
教學準備:
1.兩個輕重相接近的物體,各種形狀的透明容器。
2.秒表、尺子(或身高測量器)、拉力計或握力計。
3.收集一些有關珠峰的資料以及xx年測量珠峰的情況。
4.一些測量用的工具
5.燒杯或其他杯子、量筒、水。
6.有關漏刻、沙漏的圖片或音像資料以及工作原理的介紹。
7.紙、筆、尺、玉米棒。
教學課時:1/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 學生\老師互動的目的
集中話題 1、探究活動:(1)兩條線是否是直線?(2)兩個物體哪個比較重?(3)哪個容器里的液體多?
2.學生研究后匯報。
3.小結。 1.認識感官的局限性。
探索和
調查 1、測量:(1)誰跑得快?(2)誰的個子高?(3)誰的力氣大?
2.提問:關于珠穆朗瑪峰,你知道些什么?
3.學生匯報所收集到的資料。
4.(出示p59頁圖或實物)提問:你認識這些測量工具嗎?你能說出它們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嗎?
5.測量一杯水的容積。
6.介紹古人是如何測量時間的。
7.測量樹葉的面積。
8.估計玉米的顆粒數。 1.開展測量活動,認識測量所用的一些單位。
2.了解測量珠峰的活動,認識各種常見的測量工具。
3.認識一些測量工具。
4.通過容積的測量,體會“標準化”的意義。
5.認識古代的時間測量工具。
6.學習估量物體的面積和數量的方法。
回顧和
解釋 1. 講述: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哪些本領? 鞏固所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