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成長的足跡
其他
一父母給孩子起名“子騰”,本來挺文雅的一個名字,偏偏跟老爹姓“杜”,于是,孩子在眾多同學的譏笑下,愣是將“肚子疼”的名字改了。
某大學醫務室有個校醫名叫“段珍”,諧音“斷針”,去她那打針的人心里總是有疙瘩。
有一同學叫“朱逸群”,大家說,她這輩子恐怕就只能在豬圈了。
某人名“厚根”,父姓“矯”,于是,他就成了“腳后根”。
一對農村夫婦,好不容易生了個兒子,本想祝他一生平安,長命百歲,取名“壽生”,可孩子的父親姓秦,于是弄巧成拙,叫“禽獸生”。
某大學一同學名叫“費彥”,諧音“肺炎”,開學點名時笑翻了一片,經過1個月的軍訓后改名為費紅忠(“肺紅腫”),原來沒笑翻的這回都翻了。
有兩個孩子,哥哥叫“陳劍橋”,弟弟叫“陳復旦”,但是兩人連高中都沒有念上。
在笑聲中,老師趁機引導同學們歸納起名字的一些原則:
(1) 不要有歧義 (2)名字要好認、好寫
(3)要用規范字 (4)要符合讀音要求
習俗組:
男女有別,這不僅體現在外貌上。匯報課上,習俗組的同學告訴大家:男女起名字有區別;民間起名字時是有一些地方習俗的,他們歸納出: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人的名字有小名和官名兩大類。
第一、名字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1)、父母嬉笑中的昵稱。
(2)、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嬰兒體弱,為了防災而起的名字多與動物有關。依附巨大的山川河流與建筑物而起的小名也很多。
(3)、作為傳宗接代,繼續香火的一種象征,有些小名往往以孩子出生時爺爺輩的年齡直接命名。
(4)、在民間,小名很多以難聽的字眼來充當。
(5)、民間有以賤名欺騙鬼怪的習俗,農民們以為鬼怪妖魔喜歡好聽的名字,他們就以這種難聽的名字,連鬼都不叫的名字來躲避鬼怪。
(6)、小名也有表達父、祖輩的愿望與理想的。
(7)、相信陰陽五行的家庭也往往為所謂缺土的孩子起一個得土、閏土、小奎之類的名,命中缺金者則叫鐵蛋、鐵柱。
第二、小孩的官名也就是大名,則比較正式,一般由長輩或請讀書人來起
(1)、注重字義,是中國人起名的傳統習慣。
(2)、人們的大名受家族、宗族的影響很大,大一點的家族,為了顯示家族的整體性與系統性,區別輩份與等第,預先就為后人規定了名字中的一個字。
(3)、民間普通認為,它與人的命運有很大關系。這樣一來,名字便與社會價值取向、父母的期望、社會流行時尚發生緊密的聯系。
通過對姓名學的調查了解,學生更好地了解和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習俗。
為了更利于了解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期望,第十一周老師用以下表格,讓孩子們請父母或長輩為自己寫成長寄語,給孩子們鼓勵,給孩子們動力。
3、 父母或長輩為自己寫成長寄語
班級 姓名
寄語人 寄語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給孩子的寄語句句包含覺悟與希冀。
如,高冉陽的家長這樣寫:陽陽乖女兒,媽媽告訴你,身體是一,其他都是零,如果沒有身體這個一,再多的零也沒用。所以媽媽希望陽陽長大了能當一名救死扶傷的好醫生。
又如,謝億的家長這樣寫:你是花朵,你是希望,你是未來,希望未來的每一天都不能過得充實,快樂,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長大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實現你的美好愿望,當一名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