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教學設計(2019教科版)
【教學過程】
一、比較硬度
1.比較紙和木頭的軟硬,出示紙和木頭,說說它們誰更硬一些?你是怎樣觀察到的?(紙一折就變形,而木頭不容易折)
2.比較紙、木頭、金屬的軟硬,再出示金屬一條,這三種材料誰更硬一些,你是怎樣觀察到的? ①學生說說自己的原先觀察結果,可能會出現方面,那金屬條和木塊誰更硬一些(用壓、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區分它們的軟硬) ②提出:判斷一種材料是否比另一種更堅硬,可以用刻劃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種材料表面劃出痕跡,就表示它比較硬,反之則可能硬度相同或較小。 ③學生嘗試用木頭在金屬上刻劃或金屬在木頭上刻劃,看怎樣做能劃出痕跡。
3.比較木頭、金屬、塑料的軟硬
①如果再給你一種材料:塑料,它們的軟硬又會是怎樣的?(學生猜測)
②可以怎樣檢測它們的軟硬?
③怎樣做到有序地觀察?(出示書p48的記錄表)
④實驗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再適當補充,)
活動提示: ⑴依次選擇其中一種材料,分別去刻劃另兩種材料的平面處。 ⑵用力適度,并盡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劃時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打“√”,不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打“×”。 ⑷要求每個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劃傷手指。 ⑸根據我們觀察到的結果,將木頭、紙、金屬和塑料按硬度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哪種材料最硬?
二、認識金屬
說說周圍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屬? 為什么用金屬不用其它材料(根據學生的舉例,出示材料開展實驗)
1.易傳熱 :將大小相同的木條、塑料和金屬條同時放入熱水中,過一段時間,用手摸一摸哪一種材料最熱?
2.能導電: 教師演示,將木條、塑料、金屬條分別接入電路檢測器,觀察電燈泡是否發亮?
3.延展性: 試著用榔頭輕輕敲打銅絲,觀察銅絲發生了什么變化?
4.有金屬光澤: 用砂紙磨擦鐵釘、磨擦部位發生了什么變化?
三、飲料罐的故事 (有條件的觀看課件)
1.組織學生閱讀第50頁,了解一個飲料罐的生產過程 2.討論 ①鋁片可以做成飲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屬的什么性質? ②在易拉罐的制作過程中,要消耗哪些資源,會產生哪些問題? ③我們怎樣合理使用消費金屬材料?
作業:填寫好p48頁、p49頁的表格。
教學后記:
3、 比較柔韌性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 1.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循環使用,節約資源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用簡單測量方法比較材料的柔韌性。
【教學難點】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征。
【教學準備】 學生(每小組): 1.一套寬度、厚度一樣的塑料、不銹鋼、木頭尺(每種材料的一端打一個孔) 2.一套寬度、厚度不一樣的塑料、不銹鋼、木頭做成的物品。 3.測量彎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鉤碼一個,回形針一個。 老師:同樣寬度、厚度的粗塑料條、木條各一根,兩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