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變換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為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綜合運用,有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變換,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整個活動呈現的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對方格紙上圖形的變換過程的觀察與交流,進一步認識平移和旋轉。教材安排了四個變化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嘗試用語言描述每一次變化中每一個圖形的變換過程。
設計理念:
1、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2、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把“苦學”變為“樂學”,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把“被動”變成“主動”,把“負擔”變成“享受”,把學習真正變成一種愉快的生命體驗。
學習目標:
1、能將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和旋轉得到復雜的圖形。
2、學會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3、經歷觀察、想象、操作,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能將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和旋轉得到復雜的圖形。
教學難點:學會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1、創設情境。教師播放圖案,學生欣賞圖案。
2、引發問題:你知道這些美麗的圖案是怎樣得到的嗎?
3、手口并用,導入新課。
(1)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平移和旋轉,下面請同學們用一個三角形紙板在方格紙上邊擺邊說,說說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
(2)個別生展示。
(3)今天我們一起利用所學的內容進一步探索圖形的變換。(揭示課題:圖形的變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出示課本第35頁圖
1、解決問題(1):四個三角形a、b、c、d如何變換得到“風車圖形”。
①提出問題
請大家觀察上面的兩幅圖,從第一幅圖到第二幅圖是怎樣變換的?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擺一擺。
②操作感知
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操作,同桌間可進行交流。
③全班交流,課件演示
指名匯報,學生邊操作邊說明。
方法一:用平移的方法;方法二:先旋轉,后平移。
④再次感知
全班同學用方法二試一試,同桌說一說變換的過程。
2、解決問題(2):“風車”圖形中的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長方形?
(1)提出問題:
觀察→想一想→擺→擺
(2)操作感知
生獨立思考和操作,同桌間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課件演示。
3、解決問題(3):長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正方形?
(1)提出問題:
觀察→想一想→擺→擺
(2)操作感知
生獨立思考和操作,同桌間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課件演示。
4、解決問題(4):正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回到最初的圖形?
(1)提出問題:
觀察→想一想→擺→擺
(2)操作感知
生獨立思考和操作,同桌間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課件演示。
三、初嘗實踐
完成課本第35頁中的“試一試”
觀察→想一想→動手擺→擺→全班交流
四、達標檢測
課本36頁“練一練”
1、第1題
獨立思考,全班交流
2、第2題
(1)獨立解答;
(2)有困難的學生,可借助紙片通過操作幫助思考;
(3)全班交流。
五、動腦想象,自主設計
選擇你喜歡的某一圖形進行平移、旋轉,或者畫出它關于某條直線的軸對稱圖形,來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
六、總結評價
從下面四個方面談一談你的收獲,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