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整理與復習
3、在合作中建構。有意義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的。教師首先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利用學具把六種平面圖形重新排列,讓人一眼就看出其面積計算公式之間的聯系。學生在比一比、排一排、議一議中思路逐步清晰;其次,要求學生說出“排”的理由,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再次,老師引導排列圖從左往右,從右往左觀察,認識到最基本的圖形——長方形,體驗轉化思想,對知識進一步高度概括,還滲透了學法指導;最后讓學生比較辨析周長與面積的不同處。至此,學生的知識網絡已形成。
4、在實際中應用。復習不是簡單重復,它最終目的在于應用,解決問題。通過應用,幫助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提高能力,促進發展。本節課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從基本的計算周長與面積的口答題、比較周長與面積的大小到辨析選擇題,以及動手測量,計算周長一定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面積。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現了知識的運用,遵循了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規律,讓學生在動口答、動手算、動腦想中扎實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
二、理念新
《新課程》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的學習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時要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課的教學設計就很好地體現了小學數學的改革方向,落實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1、注重網絡構建,體現自主探索。教學設計中教師很注重學生知識網絡的建構、擺正自己的位置,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能讓學生先說、先做、先想的,盡可能讓學生去說、去做、去想,教師盡可能為學生的說、想、做營造恰當的氛圍,創設必要的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增長才干,提高素質。如讓學生先分清周長、面積各意義、公式。再讓學生回憶推導過程,擺出各順序聯系圖,比較分析。讓學生在探索中逐步深化思路,理清知識間的橫縱向聯系,形成網絡。而教師則只是在點撥、在引導,為學生提供話題,這大大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滲透了學法,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實現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2、注重合作交流,體現群體協作。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吸取別人意見、與人合作的精神。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安排了三次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合作中回憶周長、面積意義、公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回想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在合作中思考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之間的聯系等。同時教師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與學生融為一體,既分工又合作,這樣既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思維,獲得成功的體驗,又使學生學會協作,互助互補,活躍思維。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辯證性。
3、注重電化教學,體現信息優勢。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化信息的程度越來越高,本課在實現教育思想現代化的同時,很好地引入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形式更為生動、活潑,教學過程更加緊湊、高效,充分顯示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無可爭辯的優勢。如各平面圖形的周長、面積意義顯示,特別是各面積公式的推導,引入flash動態地展示了由長方形面積公式到其它圖形中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濃縮知識的來龍去脈,鞏固練習題的比較,不僅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刻理解,更使學生體驗到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樂趣和魅力,大大體現了信息技術的神奇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