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出它們的普及率”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活動教材:江蘇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數學第十一冊“算出它們的普及率”。
活動內容:
通過讓學生調查本班同學家中裝電話和購買電腦的臺數,算出本班擁有電話、電腦的家庭戶數占全班家庭數的百分率,再通過算出的百分率推算本地區電話和電腦的普及率。
活動目標:
1.網絡環境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百分率的認識;
2.讓學生經歷網絡環境中的整個統計過程,體會選取樣本進行調查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再利用樣本的統計資料分析整體狀況的統計思想;
3.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后我國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活動步驟:
一、小組自由實踐活動
1.學生閱讀教科書上的活動內容,在小組內討論應該設計。那些表格。
2.分工設計本組擁有電話、電腦家庭登記表以及本組擁有電話、電腦戶數登記表,在電腦上完成制表。
附:第( )小組擁有電話、電腦家庭登記表姓名電話(有或者無)電腦(有或者無) 第( )小組擁有電話、電腦戶數統計表總戶數 電話戶數 電腦戶數
3.教師通過主機控制選擇各組設計的表格,請小組長介紹表格設計意圖及統計的方法,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評價選出優秀設計方案。
二、小組交流合作互動
1.討論:怎樣在小組統計的基礎上進行全班擁有電話、電腦戶數統計?小組之間交流設計統計表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2.各小組在原有的小組擁有電話、電腦戶數統計表的基礎上改制全班擁有電話、電腦戶數統計表。
3.教師通過監控,任意切換各組的屏幕,展示各組不同的設計,由各小組介紹自己的創意。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交互作用,對比比較,使效果更明顯。
附:本班擁有電話、電腦戶數統計表
全班戶數
電話用戶電腦用戶 4.通過比較選擇相對合理的統計表進行統計。同時,教師教給學生利用計算器的方法,使計算正確率更高。5.讓學生分別計算本班擁有電話和電腦的家庭戶數占全班總戶數的百分率。6.校對結果后,讓學生說說計算結果的意義。即:本班擁有電話的家庭戶數占全班總戶數的百分之幾;本班擁有電腦的家庭戶數占全班總戶數的百分之幾。7.討論:這個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是什么?讓學生在討論中初步理解“普及率”的含義。8.在統計表上添上“普及率”這一項。附:本班擁有電話、電腦戶數統計表全班戶數電話用戶電腦用戶 普及率9.分析統計表,比較:電話的普及率和電腦的普及率哪一個高?讓學生在比較中體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帶來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10.追問:根據求得的班級電話和電腦的普及率,你能獲得哪些相關的信息?
利用這一信息,分析本地區、本省以及全國的電話、電腦普及情況。
教師提示學生分析本班家庭經濟狀況在我市所處的水平,認識到統計所得的本班家庭電話、電腦普及率在本地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據此可以推算出本地區家庭電話、電腦的普及率。
教師提示相關信息:
*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心完成了第二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工作,評出第二屆中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張家港市進入“中國經濟百強縣(市)”前十位。
*在1979年至今的23年中,江蘇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江蘇省全面小康時間表亮相,2007年達到小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