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聽眾》課堂教學實錄
師:美妙的。我們一起體會一下,一起讀這個詞。(生齊讀)這個詞放到課文的句子當中,我們再來體會一下。誰來讀?
生: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聲音,猶如悠悠的小令。
師:發現這個句子有什么特別的嗎?
生:把林子里的聲音比成悠悠的小令。
師:是一個比喻句,看出來了。
生:它先說林子里是靜極了,然后是沙沙的聲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聽起來有點矛盾。
師:有點矛盾,這叫什么樣的寫法。他要寫靜,但課文卻寫了沙沙的足音,誰知道?
生:這種寫法叫襯托,先寫出林子里的靜,才能聽出那很小的聲音。
師:這叫反襯,用沙沙的足音來反襯林子的靜,明白嗎?我們說教室里很靜,靜到?連針掉下的聲音都能聽到。
師:還有什么特別嗎?你看,沙沙的足音,悠悠的小令。
生:這里用了疊詞,聲音比較拖,聽起來比較舒服。
師:用了疊詞,好啊。
生:它把每一種聲音描寫的很細。
師:什么?
生:它把每一種聲音描寫的很細。
師:每一種聲音?聽不懂,就一種聲音,沙沙的足音,你聽一下啊。如果他這么寫,沙沙沙的足音,就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可以嗎?
生:不可以。因為他沙沙沙的聲音,說明他人很多,而這里是說林子里靜極了。
師:沙沙沙,可以說是人很多,也可以說是腳步非常的?
師:可以看出腳步非常的快。
師:快速的腳步,能說是悠悠的小令嗎?所以說是沙沙對悠悠,足音對小令,語言對稱之美,如果說老師把沙沙改成蹬蹬。蹬蹬的足音,就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生:如果用蹬蹬,感覺這個人腳步很沉重,就沒有用沙沙讓人覺得舒適。沒有了這個人心里 很輕松的感覺了。
師:哦,好的。很好。
生:我覺得用“蹬蹬”,說明這人人的腳步聲不美,后面說是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小令的話,讓人很美妙的音樂。這里用沙沙比較好。
師:你看,多一個字就不美了,少一個詞也不美了。這里用沙沙最恰當。我們自己練習,讀一讀這個優美的句子。自己讀啊,不要齊讀,齊讀不好聽。
(生1讀).好,讀到心里去了。
(生2讀) 你的朗讀聽起來,也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生3讀)多美妙啊。起!(生齊讀)
師:這一句啊,寫的是“景”(板書),但是在不同的語境里面,這個景包含的感情是不一樣的。 比如,你在家里受到了很大的委屈,走到這個林子里,會像悠悠的小令嗎?
生:是不會的。因為在家里如果不高興的話,你的心情也十分不好。聽起來也不好聽了。如果你的心情很好的話,那聲音也起來也會很愉快的。
師:對嗎。對,不同的心境,聽到的聲音,感覺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看,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讀一讀所在的這個段落,體會一下作者此時的這個心情。自己輕聲讀一讀。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生:一天早晨,我躡手躡腳地……
師:不是拉起,拉起不一定拉得出聲音。
生:拉響了第一支曲子。
師:讀得好,你能體會這時候林子里十分安靜。
生:她當時的心里也是蠻愉快的。
生:我認為他心里是十分激動的,因為好像要干一件什么事情。
生:我認為他的心里是充滿神圣感的。從這里看出作者心里是很神圣的。好像要去做一件什么事情一樣。
生:我從“躡手躡腳”看出,他不忍心擾亂林子里的安靜,所以走得非常小心。我從這里看出作者非常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