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學案例
六、板書:
25.伯牙絕弦
伯 牙 善鼓琴 所念 絕弦
(知音)
鐘子期 善聽 必得之 死
(二)教學實錄
課前活動:
老師:同學們,老師很想了解大家。因此,我說人的姓名,看看大家知不知道。你們只需說知道或不知道就行了。周杰倫。
學生:知道。
老師:成龍。
學生:知道。
老師:李宇春。
學生:知道。
老師:毛澤東。
學生:知道。
......
一下問了七八個。學生都說知道。
老師:看來,同學們知道的偶像,老師也能說出來。說明我與大家成為朋友的可能性很大。現在我們來做個游戲——詞語風暴游戲。游戲規則:看誰能又快又對的說出abcc式的詞語。
學生紛紛舉手說:神采奕奕、大名鼎鼎、文質彬彬、儀表堂堂......(學生一下說了十多個)
老師:大家積累的詞語可真能夠多的。老師也積累了一些,(出示abcc式的詞語)我們來看看。
學生饒有興趣的小聲讀著,老師靜靜地等著。
老師:你們說說這些詞語描寫的是什么方面的?
學生:風。
學生:云。
學生:楊柳。
......
學生說了一些景物。老師引導:同學們說的這些是屬于什么?
有學生:景物。
老師:是呀!這些詞語是描寫景物的詞。大家可以再看一遍。
上課鐘聲響起。師生互相問候。
一、 揭題導入:
1、談話。
師: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走進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認識這樣兩個人物(出示人物幻燈片):你們看,圖中這位入神彈琴的,他就是晉國上大夫——俞伯牙;而這位凝神聽琴的是楚國的一個樵夫——鐘子期(學生在老師引領下說著俞伯牙和鐘子期)。在一個上大夫和一個樵夫之間居然發生了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伯牙絕弦》。(板書)出示課題(課件)
2、學生讀課文題目。老師指正“絕”和“弦”的讀音。學生再齊讀課題。
老師過渡語:今天,我們將繼續用老祖宗用了幾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讀來品析文言文。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讓學生自由地大聲讀課文。老師:試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吧。(學生自讀)老師指名讀,指導“哉”和“兮”的讀音。
2、老師:文言文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而且還講究節奏和韻味。借助屏幕上所給的提示(出示幻燈片),試著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吧!(學生試讀)
3、老師:在聽你們讀,老師心里也癢癢的,下面老師讀一讀。(教師配樂范讀。)
4、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配樂齊讀。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老師過渡語:讀得越來越有味道。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雖然我們沒有讀了百遍,但七八遍已經有了。那么文章的意思是不是自見了呢?是不是都理解了?好,考一考你們,先從文章的題目開始——伯牙絕弦,怎么理解?
1、解說課題。
老師:“絕”是什么意思?
學生:斷絕。(很多學生認同的點點頭,并放下手。)
老師引:試著把“斷絕”放入“絕弦”中來理解試試。
學生紛紛說著。有學生笑了: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