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學案例
有學生開始舉手,學生:砍斷,絕弦就是砍斷琴弦。
還有學生說:割斷,割斷琴弦。
老師進一步引導:表面的意思是“割斷琴弦”,也就是不再彈琴了的意思,現代漢語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詞語,如:著名的作家不再寫文章了,叫封筆;電影演員從此不再演電影了,叫“息影”,兩個人從此不再交往了,叫做(老師略微停頓,有學生說出絕交)——絕交,所以,不在彈琴了,叫(學生說出絕弦)——絕弦。
2、了解俞伯牙和鐘子期
老師:讀了課文,我們不難知道故事中有兩個人物,他們分別是:伯牙和鐘子期。你了解了他們的什么情況?
學生:俞伯牙會彈琴,鐘子期會聽琴。
老師:相當接近。用課文的句子那句話能體現出你們剛剛說的意思呢?
學生: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老師出示句子)
老師:自由讀句子,根據注釋再來說說意思。
學生各自在說,討論著:“善”的理解,師生談論著說: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很會欣賞。
老師出示幻燈片指名讀材料。老師:秣,吃草,一般的馬怎么吃草?
學生:低頭食草。
老師:仰秣?指馬怎樣吃草?
學生:抬頭吃草。我認為這里是說:伯牙彈琴時,連吃草的馬都抬頭傾聽了。
老師:這位同學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說意思,相當好。
老師:可見伯牙擅長什么?
學生:彈琴。
老師:伯牙善鼓琴,子期呢?
學生:鐘子期善聽
老師出示幻燈片(介紹資料),學生讀。
老師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怎樣讀才能突出兩個人的特點?(指名讀,齊讀)
3、體會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老師:仔細讀讀課文,從哪些句子中能體現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用筆標出來。
學生邊讀邊動手畫句子。
4、學生反饋:
學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學生聽了發言后放下了舉起的手。)
老師:英雄所見略同,這位同學把大家的心思給說出來,可見他的心與大家的心是一樣的。他很棒。我們聯系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
學生各自小聲的在說著。
片刻,老師:伯牙志在高山,鐘子期浮現出怎樣的泰山呢?
學生:巍峨高大。老師追問:從哪看出?學生:峨峨。
老師:讀句子,讀出泰山的高聳。(指名讀,學生讀。)
老師:你對“泰山”讀得特別有味道,對“泰山”有什么想說的嗎?
學生1:巍峨高大的泰山。
學生2:壯觀的泰山。
學生3:登泰山而曉天下。
老師:這位同學了不得能知曉“登泰山而曉天下”。同學們,子期只用“峨峨”兩字就表現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一個“峨”就是高大,他卻用了兩個“峨”。
老師:你從子期的其他話上能讀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嗎?
生:善哉!
師:用現在的話就是。
生:好!
師:誰也能像子期那樣贊美伯牙的琴聲?指名讀。
老師:“善”字的不同意思。 “哉”是什么意思?
學生:相當于“啊”
師:為什么用兩次語氣詞來說呢?(學生不語)平時我們只說:‘她唱得真好啊!’而這兒相當與用了兩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