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教學實錄及評析
師:怎么樣?誰來說一說?
生:我覺得他配得挺好的,說明白上故事的意思,還能加上自己的話。
師:你說得有理有據。
生:我覺他配得不夠好,有的時候畫面和聲音沒合上。
師:是有一點。希望下一位同學注意這一點。誰還愿意配音?(請合作的學生配音)
師:先介紹一下你們的角色。
生1:我是楚人。
生2:我扮演觀眾和提問題的人。
生3:我是旁白。
師:好,開始吧。
生3:一天,一位彪形大汗來到市場上賣矛和盾,他對著圍上來的人說。
生1:你們看,這是世界上最結實的盾,無論什么東西都不能把它刺破。我這兒還有一支矛呢,看多鋒利呀,再結實的東西都能刺破!
生2:真有那么利厲害嗎?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么樣呢?
生1:啊……這……(扮有掌聲)
師:有的同學已經為你們的表現鼓掌了,真好。
師:剛才,幾位同學都是用自己的話給動畫片配音,我們再用課文給它配音,好不好?
生:好。
師:請大家先再下邊讀讀讀課文,爭取把它背下來。
師:誰愿意用課文配音?(指名)
生:楚人有鬻盾與矛者……
師:了不起,雖然不熟練,但你是第一個能用文言文配音的同學。能用文言文配音的同學請起立,人們一起給動畫配音。
師:同學們,課文最后說“其人弗能應也。”大家想一想,如果真用那支矛去刺那個盾會怎樣?說明了什么?
生1:盾被刺破了,說明矛鋒利。
生2:矛的尖彎了,說明盾結實。
生3:盾和矛都壞了,說明個都不好。
師:大家再想一想,還有沒有其它情況了?
生4:盾和矛都完好無損,這說明矛不利。
生:老師,我有不同意見。我認為兩個都完好無損,說明兩個都不好。
師:為什么?
生:因為好的矛能刺破盾,好的盾能擋住矛面,而這兩個現象都沒出現,所以說明兩個都不好。
師:有道理。關于這個問題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觀點,下節課,我們就這個問題開一個小辯論會。
五、寫中明理
師:通過討論這個問題,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對這件事有更深的感悟,你可能明白一個什么道理,也可能有一些話想對楚人說,還可能有一些話想對自己說,現在就請你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出來。(學生寫話。)
師:寫完的同學,請你大聲地讀出來。
生1:我想對楚人說:請你以后說話的時候有點分寸,別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師:你是讓他吸取教訓,是嗎?
生1:是的。
師:老師想代他問問你,他犯的是什么錯誤?
生1:他說大話,自相矛盾了。
師:你的看法真準確,老師替楚人謝謝你。(板書:夸大其辭 自相矛盾)
生2:我想對楚人說:賣東西要講信用,你的矛和盾不可能都是最好的,你騙了顧客,就算你的買賣成功了,也不光彩。
師:你不雖小,可是你的話卻很有分量,你在告戒那些商人要講誠信。
生:……
師:老師也有話要說,同學們想聽嗎?
生:想。
師:老師引用兩句名人名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多媒體出示)請同學們齊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把好和壞協調起來是一件最難辦的事——可是在這個世界上,它們卻常常結合在一起——那里面有憂傷也有快樂——在看見惡的地方,我們也應看到善
——泰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