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戰友邱少云(浙教版小學語文教案9篇+資料)
(4)“我不敢朝他那兒看……,但是我忍不住不看……”為什么?(“不敢……看”在這里不是害怕看,而是不忍看的意思。“忍不住不看”是非要看不可,表現作者對戰友的安危無限牽掛,對戰友的深厚感情,被邱少云崇高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
4.指名讀第8小節。(1)作者擔心邱少云會突然跳起來,叫起來,邱少云是怎樣表現的?(“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2)“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地熄滅”,這個“才”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才”字在這里表示時間太長了。邱少云同志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以驚人的力量嚴格遵守紀律,完成了潛伏任務。為了戰斗的勝利,他英勇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邱少云不愧為偉大的戰士。)
(3)什么力量能使邱少云做到“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小時”而一動不動?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第4段課文。
(二)歸納課文的中心思想及寫作特點。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6至第8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習第4段課文。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6至第8自然段。
三、教學過程
(一)聽寫下列詞語。
控制 潛伏 隱蔽 咳嗽 偽裝 蔓延 熄滅 刀絞 挪動 殲滅 突然 襲擊 紋絲不動
(二)學習第4段課文。
1.齊讀第9小節。(1)概括本小節的主要內容。(戰斗勝利結束。)(2)“從發起沖鋒到戰斗結束,才20分鐘”的“才”表示什么意思?說明什么?(這個“才”字表示時間很短,說明在邱少云精神的鼓舞下,戰士們很快地取得了戰斗的勝利。)
2.齊讀最后一句。(1)1952年10月12日指的是哪一天?(1952年10月12日指的是邱少云犧牲的那一天。)(2)這篇課文為什么把時間寫在最后?(課文把時間寫在最后表現了作者對戰友的深切懷念,也使讀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分小組討論:
(1)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可以怎樣分段?(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事情的起因是要奪取“391”高地;事情的發展是偽裝潛伏;事情的高潮是邱少云同志烈火燒身,以驚人的毅力完成潛伏任務;事情的結尾是戰斗勝利。這是個完整的故事情節。我們可以按照這個順序給課文分段,也可以按照這個順序寫文章。另外,這篇課文還可以按時間分段。決定了任務是第1段;天不亮就偽裝潛伏是第2段;到了中午邱少云同志被烈火燒身,英勇犧牲是第3段;黃昏時分完成了任務是第4段。)
(2)說說每段段意和全文的主要內容。(第1段<第1節>:志愿軍決定攻下“391”高地。第2段<第2~3節>:“我們”連潛伏在“391”高地一條隱蔽的山溝里,同志們隱蔽得很好,邱少云隱蔽得更好。第3段<第4~8節>:為了戰斗的勝利邱少云同志壯烈犧牲。第4段<第9~10節>:部隊在邱少云精神鼓舞下,迅速取得了戰斗的勝利。主要內容;本課記敘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在我軍奪取“391”高地的戰斗中,邱少云同志為了整個戰斗的勝利,嚴格遵守紀律,在烈火中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
(3)概括本文中心思想。(本文表現了邱少云嚴格遵守紀律,為了革命的利益,寧可犧牲自己的崇高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