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戰友邱少云(浙教版小學語文教案9篇+資料)
四、延伸表達,抒發情感
1.學生齊讀第8自然段后教師引入:“戰斗結束了,邱少云的戰友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用邱少云生前挖坑道時用過的鐵錘和鋼釬,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寫了一句紀念他的碑文。同學們,此時此刻,假如你也是潛伏部隊中的一員,你也親眼目睹了這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一幕,你會寫一句怎樣的碑文來紀念、來歌頌這位年輕而偉大的戰士?”
2.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撰寫的碑文。
3.學生交流以后,用課件呈現:“為整體、為勝利而自我犧牲的偉大戰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教師引入:“同學們,這就是邱少云的戰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動寫照,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精神的生動寫照,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讓我們一起,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讀這句碑文!”(學生起立,齊讀。)
4.教師高聲總結:“同學們,有了這種精神的軍隊是偉大而不可戰勝的!有了這種精神的民族是偉大而不可戰勝的!老師相信,這句碑文,一定會世代相傳!這種精神,一定會永放光彩!”
【評點】
由“紋絲不動”這個詞語帶動兩段(第7、8段)課文的教學,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潛心感悟。教師的大膽取舍,為把課堂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創造了條件。只有這樣讓學生從心理上占據主動地位,才談得上主動閱讀、主動感悟和主動評判;語文課堂也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結尾補充“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營造了情感高潮,這種“超文本”的處理,大有情韻在胸、繞梁不散之感。(周一貫評點)
(課前讓學生欣賞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
一、引讀課題,創設情境
1、(點擊課件,呈現課題及豐碑的畫面。)教師充滿深情地說:“同學們,這是一座為紀念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而高高聳立的豐碑。這座豐碑,是由千千萬萬個為祖國、為朝鮮、為和平而壯烈犧牲的烈士的項靈筑就的。在這些英靈當中,就有這樣一位年輕而偉大的戰士。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呼喚他的名字。”(學生齊讀課題。)
2、教師引讀:“請再深情些!”(學生齊讀課題。)
3、教師引讀:“讓我們一起,自豪地呼喚他的名字。”(學生齊讀課題。)
4、教師引讀:“請再自豪些!”(學生齊讀課題。)
二、通讀全文,強化感知
1、教師設疑過渡:“同學們,邱少云到底是一位怎樣的英雄呢?請大家自由、深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并傾聽同學的朗讀。
3、組織交流:課文的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根據學生裝的發言,教師隨機點撥(略)
三、細讀詞句,把握形象
1、教師解說過渡:“同學們,不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我們就無法感受邱少云的英雄形象,更無法解讀邱少云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帶著剛才讀書時的感受、想法和心情,仔細地、深入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覺得課文中的哪個詞語最給反映邱少云這位英雄的獨特形象。”
2、自讀感悟。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等大多數學生讀完課文并畫出詞語的時候,指名多個學生上臺板書找到的詞語。(有“紋絲不動”“一動不動”“千斤巨石”“沒挪動過一寸地方”“沒發出過一聲呻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