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戰友邱少云(浙教版小學語文教案9篇+資料)
文章的作者是志愿軍二年級英雄李元興同志。他是邱少云同志的戰友。邱少云壯烈犧牲的情景,李元興是親眼看到的。
一、詞語積累
1.潛伏:隱藏,埋伏。如:一個小鹿潛伏在濃密的草叢中。
2.居高臨下:占據高處,面向低處。形容所處的位置有利。如:上到山頂,居高臨下可以看到遠處的黃河。
3.偽裝:本課指用茅草等隱蔽自己,迷惑敵人。這個詞一般多作貶義用,如:我們要識破騙子的偽裝。
4.幾乎:接近,差不多。如:寫這篇文章,他幾乎用了整整一天。
5.蔓延:像蔓草一樣不斷地向周圍擴展延伸。如:消防戰士們防住了火勢的蔓延。
6.漫山遍野:漫,到處都是。遍布山野,形容很多。如:這里漫山遍野都栽上了經濟林木。
7.紋絲不動:一點兒也不動。如:車在顛簸,售票員站在那兒卻紋絲不動。
8.滿腔怒火:心中充滿強烈的憤怒。如:戰士們懷著滿腔怒火向敵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二、近反義詞
近義詞:潛伏一埋伏隱蔽-隱藏蔓延一延伸發覺-發現襲擊-突擊本領-本事漫山遍野-滿山遍野
反義詞:隱蔽-暴露熄滅-燃燒
三、難句講析
1.我擔心這個年輕的戰士會突然跳起來,或者突然叫起來。
邱少云當時才21歲,很年輕。"我"擔心這個年輕人經受的鍛煉少,無法忍受烈火焚燒的巨大痛苦,會跳起來或喊起來。"我"的這種顧慮是很自然的,但邱少云憑著堅強的革命意志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直到犧牲也沒有挪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
2.這位偉大的戰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
邱少云在烈火焚身的情況下,表現了驚人的毅力,他一心想著戰友的安危,想著戰斗的全局,為了整個戰斗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這種精神是崇高的、令人敬佩的。這句話,是對邱少云英勇獻身過程的總結。
3.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永遠忘不了這個日子,也就是永遠忘不了邱少云在烈火中壯烈犧牲的光輝形象,永遠忘不了邱少云自覺遵守紀律的崇高品質。
以時間結尾,別具一格,并能強化讀者對邱少云烈士犧牲日期的記憶。
四、難段講析
課文第6~7自然段。
這兩段講的是邱少云身上著火以后"我"內心的活動。“我”首先想到的是,邱少云如果自己設法撲滅身上的烈火,或者“我”跳過去救出戰友,會產生嚴重的后果,使這次作戰計劃全部落空。這告訴我們,邱少云身上的火雖然能撲滅,但不能那樣做。正因為這樣,“我的心繃得緊緊的”。“我”擔心這個年輕的戰士會突然跳起來、叫起來,那后果不堪設想。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戰友烈火焚身,“我”極其痛苦,“心像刀絞一樣”。“不敢看”,是因為“不忍眼巴巴地看著我的戰友活活地燒死”;“忍不住不看”,是因為“盼望著出現什么奇跡——火突然間熄滅”。這種充滿矛盾的內心活動,既飽含著對戰友的一片真情,也從側面反映出此時此刻嚴守潛伏紀律的邱少云,要經受多么巨大的痛苦的煎熬。
五、篇章學習
本課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待了志愿軍發動突然襲擊的原因及時間。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講志愿軍戰士潛伏隱蔽的情況。第三部分(4~8自然段),講邱少云嚴格遵守潛伏紀律,在烈火中壯烈犧牲的經過。第四部分(第9~10自然段),講在邱少云精神的激勵下,戰斗勝利結束。
本課的歌頌對象是邱少云,但沒有用很多的字句直接寫他,主要是通過“我”看到的情況,特別是“我”的內心活動,來突出表現邱少云的英雄形象和崇高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