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3(2課時)
這是一棵平凡的種子,卻誕生了一棵不平凡的小草。它雖然落進了一個石縫里,卻有著良好的心態。沒有悲觀消沉、低頭嘆息,而是樂觀向上,努力地使出渾身解數,暗下決心:“我一定要長成最好的小草!”這兒,足可以看出小草那種頑強樂觀、不向困難低頭的品質。
小草在大自然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長高了,長得挺拔、結實了。詩人發現了它,說要贊美它?尚〔輩s并不是沾沾自喜,而是抱著一顆感恩的心,想到了哺育自己的陽光姐姐、雨露妹妹和巖石媽媽。其實,這個故事表面上并不是那樣的驚天地、泣鬼神,但細細地品一品、悟一悟,小草那種純樸善良、頑強不屈、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質卻足以深深地感動你、我、他,以及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現在,再來想想我們自己,和小草比起來真是自嘆不如!平時的學習,許多同學往往是老師、家長一起忙。學習有了進步后,幾乎都是自己夸自己,沒有想到辛苦勞累的老師家長,不會感恩,不知道怎么感恩。
我要贊美這株小草,因為它雖然不像大樹那樣高大、秀頎,卻有著頑強、樂觀的精神;我要歌頌這株小草,因為它雖然不像花朵那樣美麗、芬芳,卻有著一顆懂得感恩的心。
我們也許成就不了驚天動地的偉業,但是,只要做一棵這樣的“小草”,我們就具備了做人的一些最基本的品質了!
課前思考:
語文與生活中提到: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本次練習讓學生學習、領會作家老舍和葉勝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就目前形勢來看,學生的寫作水平普遍偏低,有的缺乏真情實感、有的內容空虛、有的精神頹廢,造成得分率低,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總體成績。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語文教學也越來越側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契訶夫有句名言:“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寫的不好的地方的本領!敝袊泄旁挘舱f“吟妥一個字,拈斷數根須!倍急硎隽诵薷牡闹匾。周鵬先生的《新課堂作文》系列中,更進一步寫到:“修改也是一種閱讀,但比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更有利于提高寫作能力!庇纱丝梢,好文章要先寫后改,改后再寫,不斷地斟酌、推敲,修改就成了一種拔高閱讀的過程。寫作教學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可以完成作文,但只有極少數人能寫出好文章,這當然與每個人寫作能力有關,但很大程度上我覺得是改的力度不夠 ,沒有改到火候。因為這些交上來的文章,都是初稿,盡管老師在命題時提出了比較明確的要求(如內容、表達方式、字數等),學生也都努力地按相關要求去做了,但由于時限、地點、自身認知水平、對題目理解的深度與廣度等諸方面因素,同學們很難發揮出最高水平。而且,絕大多數同學對老師批改不大重視,或者重視了寫的評語,但看不懂,致使評改流于形式,到頭來,學生寫作水平還是停留在固有的水平上,沒有實質性的提高。
所以讓學生學會“改“是非常重要的。
課前思考:
本次“誦讀與感悟”是散文《從巖縫里長出來的小草》 ,真是一篇好文章,內涵豐富,與前一單元也有聯系,怎樣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有所感悟呢?引起了我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