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領悟 想象 行文——看圖(剪紙作品)作文教學四步曲(附:學生習作)
設計說明:鄉土氣息濃郁的民間藝術——剪紙,猶如開在農家門楣,窗欞上的山花,無聲而美麗.它們色彩繽紛,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美不勝收!欣賞著它們,我們能夠感受到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生命形態;欣賞著它們,猶如在觸摸著一個個非文字的靈光符號.他們不愧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可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已遠離了剪紙,他們被動漫吸引,被網絡迷惑,他們似乎已無暇顧及剪紙藝術之美!"畫中若有戲,百看也不膩",這是不少民間剪紙藝術家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個文化的傳承者,我為何不能找幾幅"有戲"的剪紙作品,讓他們也與民族文化來一次親密接觸 況且很多的剪紙作品本身就是看圖習作的絕佳素材.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剪紙作品,看清作品上的事物,領會作者創作意圖,驅遣想象填補作品空白,并編寫出一個完整,生動的故事來.
2.在指導學生欣賞剪紙作品,領悟其藝術內涵,在剪紙作品具體化,形象化的過程中,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剪紙作品的藝術美,受到美的熏陶與浸染,從而激發他們欣賞剪紙作品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
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精心選擇一幅"紅雙喜" 和幾幅非常貼近學生年齡特征的剪紙作品,做成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雙喜"導入,激趣授法.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請看——(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在一些婚慶場合大家一定見過它.今天,我們就再一次仔細地端詳端詳,看哪位同學看得最清楚.(教師板書:看清楚)誰能說一說這幅剪紙作品上都有些什么 (指名說)
師:同學們都知道這是一對充滿喜氣的"紅雙喜",可是藝術家們為何還要以喜鵲和梅花作點綴呢 這里面又包含著什么特殊的含義呢 欣賞剪紙作品,不僅要看清上面的事物,還要想一想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教師板書:想明白)
教師在同學們發言的基礎上,點出其中所包含的"喜上眉梢"之意.
師:同學們,結婚為什么要貼"雙喜"(強調雙喜二字)呢 (指名說)
師:其實啊,這個"雙喜"的背后啊,還有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呢!(教師板書:故事)同學們想不想聽啊
教師講述故事:
明代書生方明秋,赴京趕考經過蘇州,見一大戶人家懸聯招親,上聯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方一時對不出,便去京城趕考.進了考場,一看主考官出了一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方不假思索,用路上看到的招親聯為對.主考官驚其才華,取為進士.回經蘇州時,見招親聯仍在,于是又以考官出的聯相對,被招為快婿.就這樣一副對聯成就了方明秋人生兩樁美事,一是"洞房花燭"二是"金榜題名".結婚那天,他并排寫了兩個大大的"喜"字貼在自家門前.據說,結婚時貼雙喜,就從他這兒開始.
二,展示作品,豐富素材.
師:同學們,沒想到這幅看似簡單的"紅雙喜"背后,竟然藏著這么多的秘密.其實啊,每一幅剪紙作品都是一個生動的藝術世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組作品,請同學們邊看邊想,用心體會,看其中的哪一幅作品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最能吸引你的目光.(課件逐一出示以下剪紙作品,教師引導學生對作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最后形成下面的濃縮圖)
三,重點指導,打開思路.
師:同學們,你對剛才的哪幅剪紙作品最感興趣 (指名說)
(接下來,教師以學生關注比較集中的作品作為重點指導對象.下面僅以"小老鼠上燈臺"這一剪紙作品為例,具體說明指導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