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兩小兒辯日》課堂教學實錄
師:這兩條線這么一畫,聯系課文內容,你發現了什么名堂?
生1:我發現它們都是反義詞。
師:哦!能具體說說你的發現嗎?
生1:車蓋和盤盂是一對反義詞,它們一個樣子大,一個樣子小。滄滄涼涼和探湯也是一對反義詞,它們一個感覺冷,一個感覺很熱。
師:大家注意聽了嗎?目光敏銳,表達清楚,說得好!他看出了兩對詞語之間意思正好相反,這是他的發現,你們的發現呢?
生2:我發現第一對詞語都是在寫太陽的樣子,第二對詞語都是在寫太陽給人的感覺。
師: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剛才那位同學看到的是兩對詞語之間相反的關系,現在,你卻看到了它們之間相同的關系。大家看,第一對,是從哪個角度來寫太陽的?
生:從形狀的角度。
生:視覺。
師:沒錯!從視覺的角度。那么第二對呢?
生:感覺。
師:確切地說,是觸覺。第一對從視覺的角度寫太陽,第二對從觸覺的角度寫太陽,這是它們之間相同的一面。誰還有不同的發現嗎?(師環視課堂)哦,沒有了。那好,請找到這些詞語所在的句子,誰來讀一讀?
生:(朗讀)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一大一小,一涼一熱。想一想,這四個詞語怎么讀,才能讓人明顯地感覺到它們意思的相反。
生:(朗讀這兩個句子,通過對“大如車蓋”、“如探湯”的重讀和對“盤盂”、“滄滄涼涼”的輕讀,強調了相反的意思。)
師:讀得真好!來,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四個詞語。請大家看黑板,我們一起讀!一兒曰,日初出——(用手指示板書“車蓋”,以下相同。)
生:(齊讀,重讀)大如車蓋。
師:及日中——
生:(齊讀,輕讀)則如盤盂。
師: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
生:(齊讀,輕讀)滄滄涼涼。
師:及其日中——
生:(齊讀,重讀)如探湯。
師: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很好!注意看,現在,老師在這兩個詞語之間畫一個括號,在這兩個詞語之間也畫上一個括號。
車 蓋 盤 盂
滄滄涼涼 探 湯
想一想,這其中又有些什么名堂?(生舉手)不著急,默讀課文,靜心思考,琢磨琢磨這樣來分組的名堂。
生:(默讀課文。)
師:誰發現這樣分組的名堂了?
生1:車蓋和滄滄涼涼都是日初出時的太陽,盤盂和探湯都是日中時的太陽。
師:(板書“日初出”、“日中時”)“日初出”時我們現在叫做——
生:早晨。
師:沒錯。“日中時”我們現在叫做——
生:中午。
師:問題來了!同樣是在觀察太陽,同樣是在早晨觀察太陽,一兒曰,日初出——
生:(齊讀)大如車蓋。
師:另一兒卻曰,日初出——
生:(齊讀)滄滄涼涼。
師:結果相同嗎?
生:不相同。
師:為什么?
生:因為他們觀察太陽的角度是不同的,一個從視覺的角度觀察,一個從觸覺的角度觀察,所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