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兩小兒辯日》課堂教學實錄
生1:(齊讀)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師:一兒曰——
生2:(齊讀)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一兒堅持曰——
生1:(齊讀“日初出大如車蓋”句)
師:一兒爭辯曰——
生2:(齊讀“日初出滄滄涼涼”句)
師:一兒反駁曰——
生1:(齊讀“日初出大如車蓋”句)
師:一兒不服曰——
生2:(齊讀“日初出滄滄涼涼”句)
師:一兒扯著嗓子曰——
生1:(齊讀“日初出大如車蓋”句)
師:一兒跺著雙腳曰——
生2:(齊讀“日初出滄滄涼涼”句)
師:一兒指著一兒曰——
生1:(齊讀“日初出大如車蓋”句)
師:一兒毫不示弱,也以手相指曰——
生2:(齊讀“日初出滄滄涼涼”句)
師:(突然停頓,過了一會兒)辯呀!斗呀!怎么不辯不斗了?
生1:太累了!腳都酸了。(眾笑)
生2:老這么辯下去,沒意思了。(眾笑)
生3:辯斗也不能沒完沒了啊?
生4:孔子過來了。
四、決日——“知”的分享
師:請坐。孔子過來了,孔子是誰呀?
生1:大思想家。
生2:儒家學說的創始人。
生3:孔子有弟子三千,是個大教育家。
生4:孔子博學多才,是個圣人。
師:可是,這個問題,孔子說得上來嗎?
生:說不上來。
師:哪兒看出來的?
生:孔子不能決也。
師:誰能為“決”組個詞語?
生1:決斷。
生2:決定。
生3:判決。
生4:裁決。
師:一句話,面對兩小兒的辯斗,孔子也拿不定主意。是吧?
生:(齊答)是!
師:同學們,如果兩小兒請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你會怎么說?(教師指名一學生起立)現在輪到我做兩小兒了。先生貴姓?(眾笑)
生:姓田。
師:哦!田先生!久仰久仰!請問田先生,咱倆誰說得對、誰說得不多呀!
生:你們兩個說得都不對。
師:都不對?那依你之見,是日初出時去人遠還是日中時去人遠呢?請田先生不吝賜教。
生:一樣遠,沒什么區別。
師:這就怪了。明明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的嗎?
生:這是你的錯覺,早上的太陽和中午的太陽是一樣大的。早上的太陽看起來像車蓋,是因為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有地平線,還有樹木、房子做比較,所以好像大一點。中午的時候,太陽升到了天上,沒有什么可以比較了,所以看起來就像盤盂了。
師:啊!原來如此!田先生說得有理,說得有理。不過,那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又是為什么呢?先生累了,請坐下休息休息,我想請教另外的先生。(教師指名一學生起立)先生貴姓?
生:免貴姓趙。(眾笑)
師:哦!趙先生!失敬失敬!您知道溫度不同的原因嗎?
生:當然知道!早上,太陽是斜射到地球上的,所以地上吸收的熱量就少一些,感覺就滄滄涼涼了。到了中午,太陽筆直射在地球上,地上吸收的熱量就多了,所以就熱了,就像探湯一樣了。
師:哦!我明白了。謝謝兩位先生為我指點迷津啊!同學們都明白了嗎?
生:(齊答)明白了!
五、悟日——“智”的啟迪
師:這個問題,在我們看來,是一個科學常識,并不太難。但擱在兩千多年前,卻是一個難題。不但難倒了兩個愛思考、愛辯斗的小兒,也難倒了大思想家、大學問家、大教育家孔老夫子。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