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及教學計劃3
四、拓展練習
1.寫四個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
2.選一個你熟悉的人(同學、老師、親人),想象一個情境,把當時人物所表現出來的神態寫具體,爭取把這個人物描述得活靈活現,仿佛站在讀者的面前。學 生 活 動
學生自己讀詞,指名匯報。
學生評議,選擇自己喜歡的造句。
運用多種形式練讀、練寫、練用詞語寫話。
1.找出課文中人物神態描寫的句子,畫上橫線,并多讀幾遍。
2.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人物神態描寫的作用是為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品質。如“海娃一點兒也不怕,故意歪起腦袋說……”句中“歪起腦袋說”充分體現了海娃沉著機智的品質。
學生課后完成。
板書設計
語文樂園五教學反思課題
語文樂園五教時 五 6 (41)學 習目 標
1.咬文嚼字:分辨形近字,讓學生知道只有分清字形,理解字義,才能正確運用。
2.古詩誦讀:誦讀古詩,體會詩人那種閑適恬淡的生活情趣。學 習重 點分辨形近字,正確運用形近字,積累古詩詞。 過 程 與 方 法 教 師 活 動
一、咬文嚼字
1.學生自由認讀本題中四個形近字。
2.指名說說:你從這四個形近字中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這四個漢字都是形近字,左中右結構,左右兩邊都是“辛”字,只是中間有區別。)
3.教學生區分異同的方法:“辨”的中間是一點一撇,意思是根據不同事物的特點,在認識上加以區別,例如:辨別、分辨、辨認等。“辯”的中間是言字旁,意思是用言語來說明見解或主張,例如:辯駁、辯論。“辮”的中間是絞絲,意思是編成條狀的頭發,例如:辮子;方言中也可用作量詞,用于編成的像辮子的東西,例如:蒜辮兒。而“瓣”的中間是“瓜”,指花瓣或植物的種子、果實可以分開的小塊,有時也用作量詞,例如:四瓣橘子。
4.為了便于分辨記憶,我們把這四個字編成歌訣:
“辨”“辯”“辮”與“瓣”,須分清,要記牢:
點撇為分辨,
有言是辯論,
絞絲是辮子,
瓜地開花有花瓣;
組詞造句練能力,
勤認多用不混亂。
5.教師小結:對于形近字,只要我們分清字形,理解字義,就能正確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