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第三冊—— 第14課 無敵孫大圣
第14課無敵孫大圣教材分析:
無敵孫大圣是學生喜愛的神話人物,他那火眼金睛、及七十變的本領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無敵孫大圣教材以這一興趣點,以“無敵孫大圣”為題,無敵孫大圣以人物形象創作和活動畫頁設計為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剪裁”與繪畫表現的過程中,培養設計意識,嶺南版美術教案發展創新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感受孫大圣的藝術形象,并運用造型元素、基本形的組合方式表現孫大圣;②運用折、剪、粘貼、繪畫手段,設計活動畫頁。
2、過程與方法:①在觀察中學會"以形觀物、以形表物"的方法;②在欣賞中,找出孫大圣的藝術形象特點;在作業的"變身形象"中找出孫大圣的特征,無敵孫大圣 啟發創作思維。③在合作創作中,探討"活動畫頁"的整體設計方法。無敵孫大圣
3、情感、態度、價值觀:①喜歡孫大圣的形象;②能與同學一起設計"活動畫頁"。
教學重點:能在活動畫頁上表現孫大圣的形象。
教學難點:① 把想像中的人物通過繪畫形式表達出來;②剪、折設計與畫頁人物表現的統一。
興趣點:①活動畫頁;②孫大圣的變身形象的聯想;③孫大圣的故事。
觀察點:①孫悟空的形象、色彩、服飾特點;②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經典故事與畫面。
教具準備:活動畫冊,圖片。
教學過程:
一、 欣賞孫悟空道具、形象圖片,導入新課。
1、出示"孫悟空"局部圖片,
猜一猜:他是誰?激發記憶聯想。
說一說:①你怎么知道他是孫大圣?(抓住孫悟空的形態、色彩特征)②孫悟空的臉部有些什么形狀、色彩、,無敵孫大圣 作者如何表現他的“火眼”與“金睛”?
讓學生學習以“基本形”組合物象的方法進行觀察與表現。如用“葫蘆形”表現孫悟空的面部,用紅色的桃子形表現“火眼”,用漸變式的環形和黃、黑、白三色表現“金睛”,用紅色的半圓形表現嘴巴------
2、欣賞課本圖片,說一說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故事;
二、 課堂發展,激發聯想。
1、孫悟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孫悟空在今天會變成什么形象?在干什么?
2、如果畫出來,抓住什么特征進行變化?變成什么形象才有趣?(形象變、動作變、服飾變)請幾個小朋友表演一下孫悟空的各種動作。
3、那是什么?書上的小朋友在看什么?(活動畫頁)想一想:①頭部、身體為什么分開?②一張對折紙可以畫幾個孫大圣?③幾張對折紙如何粘貼在一起?翻一翻:有什么發現?(利用孫大圣頭部與身體的多種搭配,使畫頁產生千變萬化的形象。)
指導學生在設計制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如何折、剪才能使畫頁分開頭部與身軀兩部分而又不斷開;人物頭部如何結合自然。
三、 學生動手,設計畫頁。把想像中的孫大圣的變身形象畫出來。
四、 分組合作,把畫頁粘貼在一起,看哪個小組制作的活動畫冊最好看。
課后反思: 本節因孫悟空的形象對學生來說比較難,學生還是畫出了基本特點,并作了各種變身, 但剪的方面出現了斷折情況,以后上此課時,應先畫后折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