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美術教案
(二)設計方案 (有更多美術教案)
●教學導入:
教師帶來植物(仙人球)用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博物館設計了一個“球體網架”建筑來引入課題。
●教學新授。
①師生共同欣賞優秀建筑作品,感受建筑的美。建筑的產生同樣來源于生活。舉例悉尼歌劇院的設計背景。
②圖片欣賞,了解現代建筑特點:使用舒適,造型多樣,技術先進,物景相融。
③播放錄像,展示家鄉比較知名的建筑。學生對這些建筑進行一定的評價。
●練筆:
通過欣賞,請學生為學校設計藝術樓,外形要求奇特,能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
●學習小組進行相互評價。
課后延伸:可以到網上查找建筑的相關資料。
三、學習評價建議:
●是否能主動地學習欣賞的方法,并具有初步的鑒別、評述能力。
●是否能通過查閱資料、個人體驗、集體討論、觀摩和評述等方式,領悟建筑藝術與生活的關系,了解現代建筑的風格特點。
四、教師教學隨筆:
第二十五課:我設計的未來建筑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我設計的未來建筑》是屬于“設計•運用”,是前一課《現代建筑》的延續,也是最能培養學生想像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課之一。
世界上最善于想像,最富有想像力的就是我們的兒童,他們的心能駕馭想像的翅膀遨游于大海、天空乃至無垠的宇宙。未來的建筑是孩子們喜歡談論的話題,孩子們眼中的未來建筑不僅僅只是造型新、樣式美的地面建筑了,而向往著能在地下、水底、天空、太空中架起他們心中的建筑,摩天大樓、懸掛建筑、太陽能住宅、生長著的房屋、帳篷式建筑、屋頂花園、會行走的房屋、海底城市、海底超市、月球上的房屋、太空城等等,都是孩子們喜歡的構想的未來建筑。
(二)教學目標
情感領域:引導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和向往未來的思想情感。
認知領域:激發學生豐富的想像,樹立創新意識。
操作領域:展開想像的翅膀,設計造型新、樣式美、功能多的未來建筑,通過細致描繪,把想像轉化為有說服力的畫面。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具:《未來建筑》科幻錄像片段、學生作品幾幅。
學具:各種作畫工具。
課時:1課時。
(二)設計方案
●觀察思考:
欣賞世界各地的建筑,仔細觀察這些建筑的外形、房頂、門、窗各是怎樣的。
導入新課。
●啟發想像。
啟發學生構想:未來建筑是在地面上發展?還是向地下、海底、太空中發展?這些建筑主要的制作材料是什么?外形像什么?有什么特點?有哪些功能?
教師介紹一些具有科學知識的未來建筑:摩天大樓、懸掛建筑、生長著的房屋、海底城市、海底超市、月球上的房屋、太空城等等。
欣賞一組學生優秀作品,如:外形像機器人的房子、會走的房子、海底城、太空中轉站等。
●構思設計:
你設計的未來建筑是造在哪里的?外形像什么?有什么特殊功能?周圍的環境是怎樣的?用自己喜歡的作業形式(彩筆、水粉、水彩、水墨等)在紙上設計未來建筑,可畫成黑白效果的(包括線描),也可畫成彩色的。
●交流品評。
舉行小小的“我設計的未來建筑作品展”在作品卡上填寫設計者留言和觀賞者贈言。
●擴張延伸
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設計變成現實,那該多好呀,下次課我們就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如:紙盒、舊掛歷紙等)建造一座未來的建筑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