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美術教案
(二)教學目標
①情感領域:教育學生熱愛人類的朋友——動物,并以贊賞的眼光來觀察研究它們。
②知識領域:接觸一點仿生學知識,具體了解幾種與動物相關的人類發明,引發學生趣味盎然地創造。
③操作領域:將前人的創造或自己的發現變成合理、有趣又奇特的畫面,增強學生的繪畫表達能力。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具:圖片、錄像帶(介紹仿生學生發明的資料)等。
學具:學生喜歡用的繪畫工具。
課時:1課時。
(二)設計方案
●教學導入:出示飛鷹和滑翔機的圖片,請學生尋找兩者有哪些地方相似。引出“仿生學”一詞,讓學生自己來給它下一個“定義”。
●教學新授:
(1)打開書本,看圖片和文字,說一說各種發明創造的啟示來源。
(2)請學生自己說一說其了解的以仿生學進行發明創造的故事。
(3)分組討論未來人類所要解決的諸如交通工具等問題,并把問題寫在問題板上。
(4)把問題板放到講臺上供各小組交流。大家討論以仿生學的研究方法提出的解決方案。
(5)各小組可提出異議、方案進行答辯。
●布置作業:
每位學生把自己小組的發明方案畫出來。
●作業畫法提示:
(1)鉛筆、鋼筆淡彩法。
(2)綜合法。(可用蠟筆、彩色鉛筆結合水彩顏料進行作業)。
●作業展示評價:
對有獨特發明的小組授予“發明獎”。給表現效果較好的同學授予“小小設計獎”。
●教學延伸:
(1)教師播放以仿生學為資料的錄像片,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2)結束教學。
三、學習評價建議:
●能否為討論提供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
●是否能發表自己獨特的設計思想。
●小組合作是否能集思廣益,完成作業。
●畫面表示的動物和發明設計的形象是否有關系?
●畫畫是否新奇、有趣?
四、教師教學隨筆:
第三課:橋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本課的編寫意圖是進一步把學生學習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并強調學生進行一定的社會調查活動與美術學習相關聯。注重人文教育的內涵。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橋梁建筑知識,是學生在觀察和表現家鄉橋梁的時候,能夠聯系家鄉風貌較完整地說出和表現橋的造型特征及時代特點。
人類有悠久的造橋歷史,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橋梁,充分體現了人類的智慧和勇氣,今天我們能看到許多造型奇特新穎的橋梁,是一道道融于大自然中的彩虹。六年級學生對橋梁建筑已有一定的審美意識。本課圖例,展示了人類從古到今利用各種材料建造的橋梁,教師可讓學生自己解讀,說說這些橋與地域風貌的聯系,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
(二)教學目標
①情感領域:通過欣賞家鄉的橋,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美好事物的情感。
②認知領域:認識和觀察橋的幾種基本結構造型,了解各種橋的設計和環境的關系。
③操作領域:讓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和寫生,運用多種繪畫形式,大膽表現橋的豐姿,提高表現能力。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具:錄像帶、照片等有關橋的美術作品。有關古今中外橋梁的圖片資料。
學具:學生喜歡用的繪畫工具。
課時:1課時。
(二)設計方案
● 教學導入:
(1)教師檢查學生是否按老師要求先走訪調查了家鄉的橋,并是否已寫好200字左右的調查記錄,和以線描的形式畫出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