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教案或案例
參考教案一:
《三位數加三位數》(《教師教學用書》p.48)
參考教案二:
《加、減法的驗算》(《教師教學用書》p.49)
參考教案三:
筆算連續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
案例
《被減數中間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
第二單元是計算教學,就知識技能來說關鍵就是學生理解算理,熟練計算。在這個單元的教學中,難度最大的是《連續退位減法》(被減數中間有0)的。p.24例2是被減數中間有0的減法,例3是整百數減三位數(被減數個位、十位都是0的減法),其中例3的教學是算法多樣化的教學。分析教材,盡管學生在前一節課已學過連續退位減法,但例2的教學還是非常困難的,是一個教學難點;例3,出現了算法多樣化,出示了兩種口算的方法,而且這兩種口算的方法都是有一定難度的。這節課到底如何處理,把教學的筆墨更多的放在哪里?
看到過顧汝佐老師關于“抓癢”的說法:“我聽了好多課,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學生癢的地方沒抓到,不癢的地方倒是抓到了,結果還是癢”。他的話引起我們思考: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何嘗不時這樣,由于對知識的“本質”把握上存在疏忽,往往在不“癢”處費時費力“抓癢”,結果事倍功半。
這節課的“癢點”在哪里呢?我們認為,這個階段的學習都是讓學生列豎式計算加減法,例3這樣的編排不太符合教學的實際,在這些階段讓學生用口算的方法來計算500-185,不簡單,有的方法學生也較難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我們的教學定位還是讓學生用列豎式來計算。把教學重、難點定為:理解被減數中間、末尾有零的退位減法的算理。(被減數中有0的退位減法,明確要從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就要從百位上退1作10,再從這個退下的10中退1到個位作10,這時十位上是9。)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出示:741-369
二、被減數中間有0的減法
(慷慨的窮光蛋)
1、改編復習題,出示:701-369
(理解:個位1減9不夠,從十位退1,十位不夠退,從百位退1,退1當10,10退1到個位當10,11減9等于2,十位上10退1成9,9減6等于3,百位退1成6,6減3等于3。)
2、練習:503-246= 903-817=
三、被減數個位、十位是0
700-369(被減數末尾有0的算法,嘗試讓學生從被減數末尾有0的算法自主遷移到被減數中間有0的算法。)
教學反思:
被減數中間有0的退位減法學生是比較難理解的。很多課上教師采用的是講解法,把整個過程詳細地講解一遍,結果學生還是聽得糊里糊涂。這節課中根據學生心理特征,采用了非常有趣的“慷慨的窮光蛋”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只要學生記住了窮光蛋的作用,這節課的目的就達到了。這節課中,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把復雜的事情變簡單了,把學生困難的東西通過簡單的載體讓學生易懂這是教師的責任。